回上列表
當前市場核心矛盾聚焦於政策支持與業績驗證的動態平衡。政策端,消費貸貼息1%、1880億元設備更新資金落地等組合拳持續發力,直接撬動萬億級投資,疊加證監會明確IPO不會大規模擴容(全年規模預計與2024年相當),釋放呵護市場信號。居民存款加速向權益市場遷移的趨勢未改,7月非銀存款同比多增1.39萬億元,兩融餘額突破2萬億元十年峰值,顯示增量資金入場動能仍在。但中報密集披露期放大估值風險,全A非金融板塊預告淨利潤增速中位數為-8.5%,軍工、AI硬件等賽道面臨業績兌現壓力,杠杆資金占比升至7.2%進一步加劇波動風險。值得注意的是,科技領域呈現“雙向擠壓”新動能:英偉達芯片分成協議倒逼國產替代提速,寒武紀市值逼近4000億元印證硬科技突圍邏輯,而數字人民幣試點擴容(如廣州南沙覆蓋跨境貿易)為金融科技提供新場景。
7月社融存量同比增速環比上升0.1個百分點至9.0%,M2增速加快至8.8%,M1為+5.6%,M1-M2剪刀差收窄至-3.2個百分點,顯示資金活化程度改善。M1增速反彈主要源於低基數效應(2024年同期“手工補息”政策壓低了企業活期存款)和地方債務置換帶來的企業活期存款增加。存款結構上,居民部門新增存款同比少增7800億元,非銀金融機構存款同比多增1.39萬億元,這一此消彼長的結構指向股市回暖帶動的存款搬家現象,資金通過證券賬戶轉向非銀存款池。當前信用擴張仍受制於需求端的疲軟態勢,但多方積極信號正逐步顯現。從政策發力維度看,財政節奏明顯前置,政府債券持續放量發行,有效對沖私人部門信用收縮的壓力;貨幣活化層面,M1增速已連續三個月回升,反映企業活期存款占比提升和資金週轉效率改善。此外,8月上旬票據利率下探至1.2%以下,顯示銀行體系信貸額度充足,“寬信用”訴求依然強烈;疊加央行近日出臺個人消費貸及經營主體貸貼息政策,政策工具箱持續擴容,有望進一步激活微觀主體融資需求。後續需重點跟蹤:一是地產政策優化對居民中長期貸款的撬動效果,二是居民信心修復與企業盈利改善能否形成共振,推動信用擴張進入“需求回升-融資增加-投資擴張”的良性循環。
週四放量調整實為突破關鍵阻力位的必要換擋。在政策與資金雙輪驅動下,市場終將回歸“硬科技突圍+金融供給側改革”的核心邏輯。中長期堅定看好居民財富遷移與全球流動性寬鬆週期帶來的機遇。從驅動邏輯看,以下幾方面值得關注:一是宏觀政策環境持續友好,國內央行保持流動性充裕與財政政策加力提效形成合力,疊加美聯儲降息預期升溫,為市場提供穩定的政策預期;二是企業盈利有望逐步改善,隨著核心CPI回升與PPI環比降幅收窄,上市公司業績底部特徵日益明顯;三是產業政策聚焦的科技製造、新能源等領域,在事件催化與業績驗證雙重驅動下,有望成為市場持續關注的主線。
版權所有
未經元大證券(香港)事先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為任何目的復制、發出、發表此焦點報告,元大證券(香港)保留一切權利。
中國平安舉牌中國太保H股,數字貨幣板塊受益于廣州南沙試點擴容政策
2025/08/15 08:23
中國平安舉牌中國太保H股,數字貨幣板塊受益于廣州南沙試點擴容政策:週四A股上證指數盤中突破3700點創40個月新高後回落,最終收跌0.46%至3666.44點,深成指、創業板指分別下跌0.87%和1.08%,全市場超4600只個股下跌,僅700餘隻上漲。量能放大至2.3萬億元年內峰值,顯示多空博弈白熱化。其中,保險板塊(+2.64%)因中國平安舉牌中國太保H股(增持金額5583萬港元)逆勢走強,數字貨幣板塊(+5%)受益于廣州南沙試點擴容政策全線爆發;而軍工(-3.11%)、新能源(-3.12%)等高位題材因杠杆資金撤離集體退潮,長城軍工單日閃崩7%。資金面呈現顯著分化:主力資金淨流出超900億元,但北向資金逆勢淨流入28.7億元,重點加倉半導體(寒武紀漲10%)、保險等核心資產,內外資對科技成長與金融權重的認知差異進一步拉大。外圍市場方面,美國7月PPI同比漲幅從前月的2.3%飆升至3.3%,為今年2月以來最高水平,並且遠超預期的2.5%,美國7月PPI環比0.9%,為2022年6月以來最大漲幅。數據公佈後,交易員減少了對美聯儲將在9月降息的押注。美國PPI數據公佈後,美股低開,美債收益率和美元拉升,黃金回落至近兩週低位。"特普會"進入倒計時階段,特朗普預計會談失敗概率25%,美國臨時豁免部分對俄制裁,但特朗普同時警告若問題無法解決,會對俄追加制裁,白宮還威脅,美方手中工具很多。國際原油盤中反彈,美油一度漲超2%。當前市場核心矛盾聚焦於政策支持與業績驗證的動態平衡。政策端,消費貸貼息1%、1880億元設備更新資金落地等組合拳持續發力,直接撬動萬億級投資,疊加證監會明確IPO不會大規模擴容(全年規模預計與2024年相當),釋放呵護市場信號。居民存款加速向權益市場遷移的趨勢未改,7月非銀存款同比多增1.39萬億元,兩融餘額突破2萬億元十年峰值,顯示增量資金入場動能仍在。但中報密集披露期放大估值風險,全A非金融板塊預告淨利潤增速中位數為-8.5%,軍工、AI硬件等賽道面臨業績兌現壓力,杠杆資金占比升至7.2%進一步加劇波動風險。值得注意的是,科技領域呈現“雙向擠壓”新動能:英偉達芯片分成協議倒逼國產替代提速,寒武紀市值逼近4000億元印證硬科技突圍邏輯,而數字人民幣試點擴容(如廣州南沙覆蓋跨境貿易)為金融科技提供新場景。
7月社融存量同比增速環比上升0.1個百分點至9.0%,M2增速加快至8.8%,M1為+5.6%,M1-M2剪刀差收窄至-3.2個百分點,顯示資金活化程度改善。M1增速反彈主要源於低基數效應(2024年同期“手工補息”政策壓低了企業活期存款)和地方債務置換帶來的企業活期存款增加。存款結構上,居民部門新增存款同比少增7800億元,非銀金融機構存款同比多增1.39萬億元,這一此消彼長的結構指向股市回暖帶動的存款搬家現象,資金通過證券賬戶轉向非銀存款池。當前信用擴張仍受制於需求端的疲軟態勢,但多方積極信號正逐步顯現。從政策發力維度看,財政節奏明顯前置,政府債券持續放量發行,有效對沖私人部門信用收縮的壓力;貨幣活化層面,M1增速已連續三個月回升,反映企業活期存款占比提升和資金週轉效率改善。此外,8月上旬票據利率下探至1.2%以下,顯示銀行體系信貸額度充足,“寬信用”訴求依然強烈;疊加央行近日出臺個人消費貸及經營主體貸貼息政策,政策工具箱持續擴容,有望進一步激活微觀主體融資需求。後續需重點跟蹤:一是地產政策優化對居民中長期貸款的撬動效果,二是居民信心修復與企業盈利改善能否形成共振,推動信用擴張進入“需求回升-融資增加-投資擴張”的良性循環。
週四放量調整實為突破關鍵阻力位的必要換擋。在政策與資金雙輪驅動下,市場終將回歸“硬科技突圍+金融供給側改革”的核心邏輯。中長期堅定看好居民財富遷移與全球流動性寬鬆週期帶來的機遇。從驅動邏輯看,以下幾方面值得關注:一是宏觀政策環境持續友好,國內央行保持流動性充裕與財政政策加力提效形成合力,疊加美聯儲降息預期升溫,為市場提供穩定的政策預期;二是企業盈利有望逐步改善,隨著核心CPI回升與PPI環比降幅收窄,上市公司業績底部特徵日益明顯;三是產業政策聚焦的科技製造、新能源等領域,在事件催化與業績驗證雙重驅動下,有望成為市場持續關注的主線。
版權所有
未經元大證券(香港)事先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為任何目的復制、發出、發表此焦點報告,元大證券(香港)保留一切權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