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財辦表示將綜合施策擴大消費,Q4貨幣政策報告強調金融穩定和匯率穩定:上周A股大盤呈現震盪調整態勢,上證指數下跌1.60%,深證成指下跌2.65%,創業板指下跌3.34%,科創50指數下跌4.16%,北證50指數跌幅達7.39%。其中,上證指數在突破3400點後因量能不足回落,週五收盤失守3400點整數關口。板塊方面,石油石化(+1.51%)、建築材料(+1.40%)、環保(+1.16%)、家用電器(+1.19%)、公用事業(+0.77%)等低估值板塊表現抗跌,主要受益於政策利好(如深海科技產業規劃)及避險資金流入。計算機(-5.32%)、傳媒(-4.96%)、電子(-4.09%)、美容護理(-4.06%)、商貿零售(-4.03%)等高位科技及消費板塊回調顯著,主因短期估值壓力及資金獲利了結。市場交投情緒降溫,全周日均成交額1.51萬億元,連續三周縮量。
國內方面,1-2月經濟數據平穩開局疊加兩會後多地生育、消費、科技政策密集落地,預計一季度GDP增速有望實現5.0。財政部表態將加大財政政策力度,《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提及拓寬財產性收入渠道,為市場注入政策暖意。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韓文秀在3月23日開幕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5年年會上表示,中國將增強消費能力,在促進經濟增長,提高勞動生產率的基礎上,增加城鄉居民的收入,優化收入分配結構,提升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讓消費者有錢能消費。雖然前兩個月消費數據低個位數增長、房地產投資仍接近雙位數下滑,顯示中國經濟內生動力不足。不過中國經濟回升的信號正在增強,工業端高端製造業領跑、投資端專項債發行前置帶動基建加碼形成實物工作量、消費端一攬子重磅政策出臺,中國經濟修復正在經歷從“政策托底”向“預期企穩+基本面改善”傳導,實現全年“5%左右”經濟增長目標。
3月18日,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召開2025年第一季度例會。與上個季度相比,更加強調來自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上升。會議強調“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對於發達經濟體通脹和貨幣政策的判斷則由上個季度的“通脹壓力有所緩解”、“貨幣政策進入降息週期”轉變為“通脹走勢和貨幣政策調整不確定性上升”。這是貨幣政策優先目標在2025年1月切換至金融穩定和匯率穩定的重要背景。在此背景下,貨幣政策優先目標切換至金融穩定和匯率穩定。操作目標隨之改變,形成“股債匯”三角。短期內,匯市優先級更高。貨幣政策的框架依然是內外兼顧的相機抉擇,二季度可能是再次寬鬆的時間窗口。降准和買斷式逆回購都會是釋放中長期流動性的重要工具,同時降准可以節約銀行成本,支持信用擴張,降准可能先於全面降息落地。股市方面,新增“探索常態化的制度安排”,平准基金可能在未來適時推出。
海外美聯儲3月議息會議維持利率不變,但點陣圖暗示年內或降息兩次,中美圍繞芯片關稅的博弈及通脹反復仍存不確定性。3月18日,美國總統特朗普與俄羅斯總統普京通話,雙方聲明俄烏衝突停火的必要性,認為實現和平將從能源和基礎設施停火開始,並就實施黑海海上停火、全面停火和永久和平進行了技術談判,另外還強調改善美俄雙邊關係,加強雙邊合作與全球安全協作。隨著上市公司陸續交出年報成績單,A股市場又掀起一波現金分紅熱潮。3月23日晚間,中國石化披露分紅預案,擬“10派1.4元”,派現總額169.79億元。此前一日,據Wind統計,紫金礦業、中國神華等超50家上市公司披露分紅預案。拉長時間,近一周(3月17日至今),披露相關預案的A股公司已超百家。“中字頭”成為這一輪分紅潮的主力。後市來看,隨著年報季報披露窗口臨近,市場或延續震盪格局,中長期則受益於降准降息預期及消費復甦主線,建議控制倉位等待企穩,配置上可關注高股息防禦資產與新能源、深海科技等政策受益賽道,並警惕業績不及預期及外部擾動風險。操作上,建議逢低建議關注AI、機器人、華為產業鏈等,以及受政策加持的消費板塊。
版權所有
未經元大證券(香港)事先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為任何目的復制、發出、發表此焦點報告,元大證券(香港)保留一切權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