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列表
美國非農數據低於預期美股回調,OPEC+宣佈9月增產54.7萬桶/日
2025/08/04 08:24
美國非農數據低於預期美股回調,OPEC+宣佈9月增產54.7萬桶/日:上週A股在外圍衝擊與內生性兌現需求共振下,走出震盪調整的行情,上證綜指、深成指、創業板指分別回落0.94%、1.58%、0.74%,兩市日均成交1.7萬億元,較前週縮減8%,顯示情緒降溫但並未恐慌;結構上,醫藥生物獨漲近3%,受益於政策(育兒補貼方案)與盈利(創新藥現金流改善)雙擊;而煤炭、有色、地產等週期方向則因海外衰退預期升溫而領跌3.5%以上,印證“防禦優先、成長搭台”的存量博弈特徵。國內處於“政策預期兌現後的二次校準”窗口:政治局會議基調積極但缺乏短期增量,中美談判與英偉達被約談傳聞放大波動,成為指數回踩3550點的主要推手。行業端,醫藥因政策與業績共振成為避風港;軍工電子雖訂單高增卻受風險偏好回落壓制;資源品則因大宗商品價格急跌遭遇雙殺,凸顯“外需殺估值、內需看政策”的分化邏輯。
宏觀層面,8月1日,美國7月非農新增就業7.3萬遠低於預期,前兩月數據大幅下修25.8萬,這是自新冠疫情以來最大幅度的向下修正。美國勞工統計局對前兩個月的非農就業報告進行大幅下修,正引發市場對此關鍵經濟指標可信度的深刻質疑。特朗普政府近期對經濟數據機構和美聯儲的人事干預引發市場劇烈震盪。兩大關鍵事件形成連鎖反應:一是特朗普在7月非農就業數據發佈後立即解雇勞工統計局局長Erika McEntarfer,指控其"操縱數據";二是拜登任命的美聯儲理事庫格勒突然提前辭職,被市場解讀為為特朗普改組美聯儲鋪路。此外,OPEC+宣佈9月增產54.7萬桶/日,標誌著該組織從"保價"策略轉向"爭奪市場份額"的重大政策轉向。此次增產將完成2023年220萬桶/日減產的加速逆轉,疊加阿聯酋額外配額,導致全球原油供應面臨嚴重過剩風險(IEA預測Q4過剩200萬桶/日)。特朗普政府對俄羅斯石油客戶威脅徵收二級關稅,促使俄副總理諾瓦克緊急訪沙展示團結。此次政策轉向已引發三重衝擊:一是煉油利潤率壓縮(亞洲裂解價差跌至5美元/桶),二是能源股估值承壓(標普能源板塊週跌3.2%),三是產油國貨幣貶值(俄羅斯盧布觸及16個月低點)。對A股影響將呈現結構性分化:航空航運等用油行業受益,而新能源板塊或面臨傳統能源價格戰的壓制。投資者需警惕OPEC+9月會議可能釋放的進一步增產信號,以及美國戰略石油儲備釋放(當前庫存2.8億桶)的潛在政策對沖。
7月底政治局會議傳遞短期政策刺激的必要性有所下降的信號,著眼長期,10月召開的四中全會將重點研究制定“十五五”規劃建議。市場核心邏輯正從政策博弈轉向落地兌現,“反內卷”政策超預期成為7月的關鍵增量,其核心在於優化供給格局、提升行業集中度與龍頭定價權。結合西藏、新疆基建對相關上游資源品需求的拉動,近期以多晶矽、焦煤、玻璃、焦炭為代表的商品價格回升趨勢確立。《價格法》修訂以及治理“內卷競爭”的深入推進,帶動PPI、CPI緩慢觸底回升,也將持續改善市場對經濟“穩增長”和需求側修復的預期,形成“促消費-增稅收-提質量”的良性循環。
AI算力產業鏈在7月驗證了二季報超預期改善,AI浪潮的高景氣在WAIC等事件的催化下有望持續。綜合來看,短期上證綜指在3600附近盤整,當前A股成交量接近2萬億元,顯示市場熱度不斷提升,“反內卷”政策、基金增配等利好政策不斷出臺,有望推升A股中長期走出慢牛趨勢。後續需重點關注8月北戴河會議對行業“反內卷”、房地產收儲機制、地方債務化解提速與設備更新投資擴容等關鍵領域的政策定調。結構上,建議關注政策支持且業績確定性強的板塊,如半導體設備和電力設備,以及政策與科技雙輪驅動的機器人量產、AI算力國產替代及內需替代板塊。

版權所有                  

未經元大證券(香港)事先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為任何目的復制、發出、發表此焦點報告,元大證券(香港)保留一切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