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重磅發聲釋放“沒有出現通縮”等信號,上交所將開座談會討論促進金融業估值提升:週一(5月15日),大盤早間走勢分化,滬指一度跌超1%後,下午盤奮起直追上演深V反彈,“金特估”概念瞬間引爆市場,創業板指則在頂住蹺蹺板效應徘徊後同步走升。盤面上,連跌4日的中特估概念午後集體暴走,拋壓衰竭後大金融、中船系推土機式上攻,光大證券、中國船舶均觸及漲停,中國人壽沖板階段新高。截至收盤,上證指數漲1.17%,報3311點;深證成指漲1.6%,創業板指漲2.1%,萬得全A、萬得雙創均升超1%。A股全天成交9399億元,午後反彈之路上伴隨有效放量;北向資金淨買入41億元,連續7日加倉。海外市場方面,美聯儲官員釋放的利率政策信號不一,市場小幅上調對6月加息押注。週二與國會領袖開會前,拜登和耶倫均稱債務上限談判有進展,美股盤初抬升風險偏好,但共和黨眾議長潑冷水。美股午後轉漲,納指八個半月新高。道指漲0.14%,標普500指數漲0.3%,納斯達克漲0.66%。中概指數漲4%。
5/15央行發佈《2023年第1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並設有4個專欄:《合理把握利率水平》、《如何看待M2和存款增長》、《矽谷銀行事件及其啟示》、《我國通脹水平處於溫和區間》。本次報告總基調,基本延續了4.28政治局會議、4.7央行一季度例會的說法,整體對Q1經濟偏向滿意、但“內生動力還不強、需求仍然不足”,強調“穩健的貨幣政策要精准有力,信貸要總量適度、節奏平穩”,對通脹擔心進一步降溫、且強調“沒有出現通縮”,房地產沒有新表述等。新變化則包括刪除“不搞大水漫灌”,刪了“警惕未來通脹反彈壓力”,新增“海外金融穩定風險上升,防範境外風險向境內傳導”、新增疫情“傷痕效應”尚未消退等。四個專欄分別分析了利率水平如何把握、M2和存款高增、矽谷銀行事件的啟示、今年通脹階段性回落等熱點問題,新表述包含利率水平的“縮減原則”、並適當向“穩健的直覺”靠攏,貨幣政策應避免大放大收等。央行釋放的重磅信號值得關注。昨日央行開展1250億元1年期MLF操作,超過本月1000億元的到期規模,保持超額續作;中標利率與前次持平,為2.75%。本月為連續第6個月MLF加量續作,釋放了政策面繼續偏重穩增長的信號,有助於穩定市場預期。
媒體報道由上海證券交易所主辦、工商銀行承辦的“滬市金融業專題座談會”將在本週三召開。據悉此次會議討論的重要內容為“在服務中國式現代化中促進金融業估值提升和高質量發展”,參會機構包括銀行、保險、基金和券商人士。金融股估值中樞有望逐步提升。昨日人民銀行、香港證監會、香港金管局聯合舉辦了“互換通”上線儀式,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李家超,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副主任王靈桂,香港證監會行政總裁梁鳳儀,香港金管局總裁余偉文出席並先後致辭。“互換通”境內外投資者可經由內地與香港金融市場基礎設施機構在交易、清算、結算等方面互聯互通的機制安排,在不改變交易習慣、有效遵從兩地市場法律法規的前提下,便捷地完成人民幣利率互換交易和集中清算。同時,人民銀行與香港證監會、香港金管局加強監管合作,強化聯絡協商機制,保障“互換通”平穩有序運行,維護金融市場穩定。
據上海有色網最新報價顯示,5月15日碳酸鋰(99.5%電池級/國產)漲16000元報25.8萬元/噸,創逾1個月新高,連漲8日,近5日累計漲68000.0元,近30日累計跌5000元;氫氧化鋰(56.5%電池級粗顆粒/國產)漲14500元報24.2萬元/噸,創逾1個月新高,連漲6日,近5日累計漲52000.0元,近30日累計跌115500元。近期碳酸鋰價格,已企穩回收,產業鏈訂單出現回暖,相關板塊有望估值修復。國家能源局昨天公佈的用電量數據顯示,4月份全社會用電量690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8.3%。其中第一產業用電量同比增長12.3%;第二產業用電量同比增長7.6%;第三產業用電量同比增長17.9%;1~4月,全社會用電量累計2810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7%。數據印證經濟仍呈現復甦態勢,當前資金環境相對充裕,貨幣政策相對溫和,預計市場仍在結構行情中輪動演繹,在財報季結束之後資金或將更關注有業績支持的主線博弈。海外市場方面,美國債務危機及美聯儲降息概率縮減等因素或使A股延續震盪。不過隨著一季報披露完畢,大部分行業的業績底部也逐漸浮現。建議關注需求放量及政策支撐的數字經濟產業以及受益於中國特色估值體系建立的優質央國企,低估值大金融、長期關注新能源產業鏈。
本焦點報告(連帶相關的資料)由元大證券(香港)有限公司 (“元大證券(香港)”) 撰寫。本焦點報告的資料來自元大證券(香港)相信可靠的來源取得,惟元大證券(香港)並不保證此等資料的準確性、正確性及或完整性。本焦點報告內容或意見僅供參考之用途,並不構成任何買入或沽出證券或其他金融產品之要約。本焦點報告並無顧慮任何特定收取者之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風險承受程度,投資者在進行任何投資前,必須對其投資進行獨立判斷或諮詢所需之獨立顧問意見。本焦點報告內所提及之價格僅供參考之用途,投資產品之價值及收入可能會浮動。本焦點報告內容或意見可隨時更改,元大證券(香港)並不承諾提供任何有關變更之通知。元大證券(香港)及其董事、行政人員和雇員可能有在本焦點報告中提及的證券的權益和不就其準確性或完整性作出任何陳述及不對使用本報告之資料而引致的損失負上任何責任。
版權所有
未經元大證券(香港)事先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為任何目的復制、發出、發表此焦點報告,元大證券(香港)保留一切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