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列表
中國11月PMI回升至50.3%連續3個月擴張,市場等待兩大重磅會議定調
2024/12/02 08:28
中國11月PMI回升至50.3%連續3個月擴張,市場等待兩大重磅會議定調:上周(11/25-11/29)上證指數上漲1.81%至3326.46點,創業板指上漲2.23%至2224點,深證成指上漲1.66%至10611.72點。上週五兩市成交額為1.7萬億。行業上,除有色、公用事業、煤炭外其餘行業均錄得上漲,其中紡織服裝(+7.65%)/商貿零售(+7.28%)/輕工製造(+5.35%)/社會服務(+4.51%)/傳媒(+4.48%)等漲幅居前。上週五美股三大指數集體收高,道指與標普500指數均再創盤中和收盤歷史新高。道指本月累漲7.54%、標普500指數本月累漲5.73%,均創下自去年11月份以來的最佳單月表現,納指本月漲幅為6.21%。上周美元指數回檔至105.77,美元兌離岸人民幣在7.2496。美國黑五線上銷售資料大漲,萬事達卡資料預計線上銷售增速為14.6%、線下為0.7%;Facteus資料線上為11.1%、線下銷售下滑5.4%,若考慮通脹因素,線上銷售增速為8.5%,線下銷售下滑8%。一方面本次黑五時間創新高,另外高通脹高物價之下消費者網上尋求低價、並有意在關稅落地前搶購。當地時間11月29日,美國商務部公佈其對東南亞四國柬埔寨、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晶體光伏電池(無論是否組裝成元件)反傾銷稅調查的初步肯定性裁定:四國反傾銷稅率範圍在0—271.28%。但最終結果將在2025年年中公佈。此外,特朗普11月30日威脅稱,如果金磚國家削弱美元,他將對金磚國家徵收100%的關稅。關稅博弈或加劇全球資產價格尤其是匯率的震盪,對市場的影響也將持續。
中國11月份 PMI為50.3%,比上月上升0.2個百分點,為連續三個月擴張。從企業規模看,大型企業PMI為50.9%,比上月下降0.6個百分點,高於臨界點;中型企業PMI為50.0%,比上月上升0.6個百分點,位於臨界點;小型企業PMI為49.1%,比上月上升1.6個百分點,低於臨界點。從分類指數看,在構成製造業PMI的5個分類指數中,生產指數、新訂單指數和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高於臨界點,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分別為52.4%和50.8%,比上月上升0.4和0.8個百分點,其中新訂單指數自今年5月份以來首次升至擴張區間,表明製造業市場活躍度有所增強、企業生產活動有所加快、市場需求有所回升、原材料供應商交貨時間有所加快。從行業看,通用設備、汽車等行業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均位於54.0%以上,產需較快釋放;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專用設備等行業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均低於臨界點。整體來看,製造業需求加快修復,內需、新出口訂單指數均有明顯改善。
中國人民銀行11月29日發佈的國債買賣業務公告稱,為加大貨幣政策逆週期調節力度,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2024年11月人民銀行開展了公開市場國債買賣操作,全月淨買入債券面值為2000億元。同日,人民銀行發佈公開市場買斷式逆回購業務公告。公告稱,為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2024年11月人民銀行以固定數量、利率招標、多重價位元中標方式開展了8000億元買斷式逆回購操作。此次買斷式逆回購投放的流動性到期日為2月下旬,可避免春節因素對流動性的影響,因為春節前現金投放、繳稅等規模都較大,歷來有較大的流動性缺口。買斷式逆回購於今年10月創設,期限在1年以內,可釋放中期流動性,能更好匹配地方債發行-使用的期限。加總看,11月央行通過國債淨買入、買斷式逆回購合計投放1萬億中長期流動性,考慮到MLF縮量規模後,11月央行淨投放中長期流動性5000億元。
展望12月,中央政治局會議(主要定調全年經濟形勢)與中央工作經濟會議(主要定調次年經濟工作規劃及目標)召開在即,其中對於明年財政赤字率的目標為重要關注點。 在11/30舉辦的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年度論壇(2024-2025)上,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王一鳴建議,2025年應以大力度宏觀政策擴大國內需求。明年如果要實現5%左右的增速,就需要適度提高赤字率,考慮到2020年赤字率按3.6%來安排,2023年實際赤字率提高到3.8%,2025年赤字率能否比比3.8%略高一些——這個問題值得研究,以明確的政策來提振信心、改善預期。支持性貨幣政策也要相應加大力度,把促進物價合理回升作為重要考量,具備條件時可以進一步調降利息和存款準備金率。若財政赤字率若能提升至3.8%以上有望驅動對於明年經濟修復的預期,跨年行情亦有望到來。A股流動性仍然充沛,市場交投活躍,結構性板塊仍然交替表現,不過關稅戰仍對匯率及市場有所壓制。建議關注結構性機會,包括金融、科技,機器人、華為產業鏈、國產軟硬體、AI應用等。

版權所有                  

未經元大證券(香港)事先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為任何目的復制、發出、發表此焦點報告,元大證券(香港)保留一切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