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設定2025 GDP增速目標5%左右,特朗普推遲加墨汽車關稅一個月:3月5日週三,A股市場全天窄幅震盪,三大指數小幅上漲。滬指漲0.53%,收報3341.96點;深證成指漲0.28%,收報10709.46點;創業板指漲0.01%,收報2190.36點;北證50指數漲2.82%,收報1418.90點。個股跌多漲少市場成交1.55萬億,工程機械、人形機器人、算力租賃、商業航天等板塊漲幅居前,光伏設備、房地產、醫藥商業、化肥等板塊跌幅居前。港股高開高走,恒生中國企業指數收漲3.14%,科技股、半導體股均走高。海外市場方面,特朗普在國會聯席會議上表示,將於4月2日開始徵收對等關稅。農產品關稅也將於4月2日生效。白宮還指出,特朗普願意考慮更多關稅豁免請求,提振市場情緒。在債務問題方面,特朗普強調,削減聯邦開支將有助於削減債務、將降低按揭貸款利率、將平衡聯邦預算。烏克蘭準備在“任何方便的時候”簽署礦產和安全協議。另外,美國應該廢除520億美元的《芯片法案》補貼計劃,並利用該法案的資金來減少債務。標普500指數收漲1.12%,道指收漲1.14%,納指收漲1.46%。微軟漲超3%領漲道指;汽車巨頭大漲,Stellantis收漲超9%、通用漲超7%。中概指數漲超6%,小鵬汽車漲超7%。德股漲超3%;十年期德債收益率飆升30個基點;歐元漲超1%至四個月新高,美元指數跌超1%創六周最大跌幅至104.29。離岸人民幣盤中漲超400點報收7.236。
3/5全國兩會工作報告設定2025年經濟增長目標“5%左右”、居民消費價格“2%”左右(較2024年下調1個百分點)。在赤字率方面,中央按4%左右安排,赤字規模達到5.66萬億元。過去中國的赤字率一直維持在3%以下,2020年應對疫情衝擊首次突破3%安全線,2023年為支持災後重建上升至3.8%,此次中央赤字率擬按4%左右安排,創下歷史新高。此外,2025年安排地方專項債額度4.4萬億,1.8萬億特別國債(1.3萬億超長期特別國債+5000億元支持大型商業銀行補充資本,其中3000億用於消費品以舊換新),合計廣義財政規模達到11.86萬億元(較上年+2.9萬億,+32%),廣義赤字率上升至8.4%,較2022-2024年的6.8%、5.9%、6.6%顯著提升。此外,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關於貨幣政策、產業政策、資本市場方面的表述,基本延續12月中央經濟會議主基調。第一,貨幣政策延續偏寬鬆,適時降准降息;第二,因城施策調減限制性措施,持續用力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有效防範房企債務違約風險;第三,深化資本市場投融資綜合改革,大力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地方兩會披露,21個省份明確提及“遏制隱性債務增量”,預計中央和地方將更注重財政刺激和債務風險之間的動態平衡。2025年十大重點工作,首項即為著力通過提振消費、擴大投資等手段,增強內需對經濟增長的支撐作用。安排超長期特別國債3000億元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並制定促進生育政策,發放育兒補貼。同時,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人工智能+”戰略性地位得到前所未有的強化,支持大模型廣泛應用,未來產業聚焦生物製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
綜合來看,中國應對複雜多變的經濟形勢,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更注重通過積極政策組合拳來穩定經濟大盤,展現出對經濟刺激的更大決心。2025年是逆週期政策加碼穩增長之年,寬鬆力度為過去十年之最,但是並未重回地產和投資加杠杆驅動的老路,而是擴內需、促改革,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聚焦新興和未來產業的培育,統籌做好經濟總量和質量之間的關係。昨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首場“部長通道”舉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局長李雲澤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鼓勵金融機構量身定制金融產品,更好地滿足個性化多樣化金融需求。針對長期大額消費需求,將研究提高消費貸款額度,延長消費貸款期限。今日下午3時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舉行記者會,邀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鄭柵潔、財政部部長藍佛安、商務部部長王文濤、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吳清就發展改革、財政預算、商務、金融證券等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關注更為細節的表述。
阿里Qwen團隊正式發佈最新研究成果QwQ-32B大語言模型,在僅有DeepSeek-R1約1/20參數量的情況下,用強化學習實現了性能上的跨越,官方給出基準評測結果,涵蓋了數學推理、代碼能力和通用問題解決等多個方面。其中在AIME24和IFEval等關鍵基準測試中,QwQ-32B的表現甚至略微超過了參數量巨大的 DeepSeek-R1,而在其他基準測試中,也基本與DeepSeek-R1持平,遠超其他對比模型。國產大模型持續迭代、算法持續優化、算力成本持續下降,有望繼續推動雲廠商服務效率和推理應用端落地。總的來看,兩會積極定調提振市場,不過兩會結束後前期炒作的AI、機器人等板塊將逐步進入業績驗證期,板塊進一步演繹等待量能配合。建議一方面關注政策刺激的消費、地產,另一方面仍聚焦政府工作報告支持的AI+等科技主線,明確業績有支撐的國產算力等細分方向。
版權所有
未經元大證券(香港)事先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為任何目的復制、發出、發表此焦點報告,元大證券(香港)保留一切權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