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列表
週邊市場方面,自4/2關稅政策發佈後,全球市場劇烈波動,4/4日富時中國3倍做多指數下跌19.84%,VIX恐慌指數上升至33.35(接近2021年恐慌指數高點的33.85)。標普500指數兩個交易日下跌8%,創2020年以來最大跌幅。全球資產價格劇烈波動,背後演繹的是“關稅政策-全球供應鏈擾動-通脹上升-經濟壓力”的傳導鏈條。全球資本加速從風險資產撤離,大量湧入黃金(國際金價升破3200美元/盎司)、美債(10年期美債收益率跌至3.9%)、日元(美元兌日元跌至146.978)、瑞士法郎(兌歐元升值1.08)等避險品種,加劇全球股、債、匯率市場的劇烈波動。當前關稅衝擊強度遠超2018年貿易戰,演算法交易使關稅傳導週期從18個月壓縮至11分鐘。世界銀行警告,若關稅戰持續,2025年全球GDP可能損失7%,相當於法德經濟總量之和。
4/4日中國快速出臺對美反制措施,4/10日起對美加征34%關稅,並對中重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以及將16家美國實體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單等。根據IMF與世界銀行聯合模型測算,美國對華加權關稅從2024年的19.3%升至2025年的66%,導致中國對美出口額減少44.5%(約1100億美元),預計拖累中國出口增速6.5個百分點。美國希望以全面對等關稅圍堵中國製造,但其製造業空心化與供應鏈脆弱性導致國內產能無法承接進口替代需求,反而迫使美國進口商將關稅成本轉嫁給消費者,提升國內通膨壓力並加劇滯脹風險。面對加征關稅帶來的通脹粘性壓力,美聯儲將被迫推遲降息週期並強化經濟衰退風險預期,疊加美元指數持續走弱,這些信號或印證市場預期,即美國或需通過一場以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加劇全球供應鏈重構為代價的衰退週期,推動債務貨幣化進程以緩解36萬億美元債務壓力。在這種背景下,全球供應鏈和產業鏈可能分裂為“關稅同盟”與“關稅對抗”兩種格局,國際政治關係更加複雜演繹。
綜合來看,新一輪關稅貿易摩擦加劇,全球資金進入避險模式,疊加國內經濟和上市公司業績驗證視窗到來,短期權益市場或延續震盪。需關注4月關鍵資料(CPI/PPI、一季度GDP)及政策落地節奏。預計中國政府近期將出臺一攬子貨幣和財政寬鬆政策,逆週期調節工具發力刺激內需、穩經濟,“特朗普2.0”時代中國出海轉內需。此外,中國全面加徵美國進口關稅34%,其中美國進口集成電路加半導體設備超過9.95%,金額近1150億美元,利好中國進口替代,特別關注半導體板塊。中長期建議配置兩條主線:一是受益於“特朗普2.0時代”中國出海轉內需的防禦性行業(醫藥、電力),二是政策驅動的國產替代領域(半導體設備、低空經濟)。風險方面,需警惕美股波動、解禁減持壓力及地緣政治衝突升級。總體來看,市場處於基本面驗證與政策博弈的交織期,靈活倉位元與結構性機會把握成關鍵。
版權所有
未經元大證券(香港)事先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為任何目的復制、發出、發表此焦點報告,元大證券(香港)保留一切權利。
中國快速反制美國“對等關稅”,“特朗普2.0時代”中國出海轉內需
2025/04/07 08:33
中國快速反制美國“對等關稅”,“特朗普2.0時代”中國出海轉內需:上周A股三大指數震盪分化,上證指數微跌0.76%至3342點,深成指與創業板指分別下跌1.92%、3.15%,成交量持續萎縮至日均1.14萬億元,創年內新低,顯示市場觀望情緒濃厚。外部因素主導波動,美國加征10%基準關稅政策落地,疊加歐盟對華新能源車反傾銷調查升級,導致科技、出口依賴型板塊(如消費電子、汽車)大幅回檔,立訊精密、巨星科技等個股跌幅超18%-22%。國內政策端則通過超長期特別國債(2300億元)和科技金融支持政策對沖風險,醫藥、電力等防禦性板塊逆勢走強,恒瑞醫藥、立新能源周漲幅超15%-34%。資金面呈現避險特徵,北向資金淨流出132.6億元,主力資金撤離科技與新能源板塊,轉而加倉醫藥(+82.3億元)、電力(+47.6億元)等領域,其受益於“特朗普2.0”時代中國出海轉內需,製造業外移到資本回流,中國將加大力度刺激消費擴大內迴圈。週邊市場方面,自4/2關稅政策發佈後,全球市場劇烈波動,4/4日富時中國3倍做多指數下跌19.84%,VIX恐慌指數上升至33.35(接近2021年恐慌指數高點的33.85)。標普500指數兩個交易日下跌8%,創2020年以來最大跌幅。全球資產價格劇烈波動,背後演繹的是“關稅政策-全球供應鏈擾動-通脹上升-經濟壓力”的傳導鏈條。全球資本加速從風險資產撤離,大量湧入黃金(國際金價升破3200美元/盎司)、美債(10年期美債收益率跌至3.9%)、日元(美元兌日元跌至146.978)、瑞士法郎(兌歐元升值1.08)等避險品種,加劇全球股、債、匯率市場的劇烈波動。當前關稅衝擊強度遠超2018年貿易戰,演算法交易使關稅傳導週期從18個月壓縮至11分鐘。世界銀行警告,若關稅戰持續,2025年全球GDP可能損失7%,相當於法德經濟總量之和。
4/4日中國快速出臺對美反制措施,4/10日起對美加征34%關稅,並對中重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以及將16家美國實體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單等。根據IMF與世界銀行聯合模型測算,美國對華加權關稅從2024年的19.3%升至2025年的66%,導致中國對美出口額減少44.5%(約1100億美元),預計拖累中國出口增速6.5個百分點。美國希望以全面對等關稅圍堵中國製造,但其製造業空心化與供應鏈脆弱性導致國內產能無法承接進口替代需求,反而迫使美國進口商將關稅成本轉嫁給消費者,提升國內通膨壓力並加劇滯脹風險。面對加征關稅帶來的通脹粘性壓力,美聯儲將被迫推遲降息週期並強化經濟衰退風險預期,疊加美元指數持續走弱,這些信號或印證市場預期,即美國或需通過一場以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加劇全球供應鏈重構為代價的衰退週期,推動債務貨幣化進程以緩解36萬億美元債務壓力。在這種背景下,全球供應鏈和產業鏈可能分裂為“關稅同盟”與“關稅對抗”兩種格局,國際政治關係更加複雜演繹。
綜合來看,新一輪關稅貿易摩擦加劇,全球資金進入避險模式,疊加國內經濟和上市公司業績驗證視窗到來,短期權益市場或延續震盪。需關注4月關鍵資料(CPI/PPI、一季度GDP)及政策落地節奏。預計中國政府近期將出臺一攬子貨幣和財政寬鬆政策,逆週期調節工具發力刺激內需、穩經濟,“特朗普2.0”時代中國出海轉內需。此外,中國全面加徵美國進口關稅34%,其中美國進口集成電路加半導體設備超過9.95%,金額近1150億美元,利好中國進口替代,特別關注半導體板塊。中長期建議配置兩條主線:一是受益於“特朗普2.0時代”中國出海轉內需的防禦性行業(醫藥、電力),二是政策驅動的國產替代領域(半導體設備、低空經濟)。風險方面,需警惕美股波動、解禁減持壓力及地緣政治衝突升級。總體來看,市場處於基本面驗證與政策博弈的交織期,靈活倉位元與結構性機會把握成關鍵。
版權所有
未經元大證券(香港)事先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為任何目的復制、發出、發表此焦點報告,元大證券(香港)保留一切權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