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列表
經濟數據方面,中國2025年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31.88萬億元,同比增長5.4%,大幅超出市場預期值的5.0%-5.2%,名義GDP略有回升至4.6%(2024全年為4.2%),預計“搶出口”效應下出口表現有韌性(3月+12.4%)以及工業增加值強勁反彈(3月+7.7%)是主要拉動力。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9%,新能源汽車、3D打印設備、工業機器人產品產量同比分別增長45.4%、44.9%、26.0%,中國高端製造品延續強勁增長。Q1房地產竣工、銷售數據好轉,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降幅收窄至3.0%,一二線城市一手房和二手房成交市場回溫,房地產調控政策的效應在顯現。此外,消費緩慢復甦(+5.9%),通訊器材類、文化辦公類、家用電器類、家具類商品零售額分別增長26.9%、21.7%、19.3%、18.1%,以舊換新政策下內需恢復的跡象增強,均助力Q1中國經濟實現“開門紅”。
政策方面,國務院多個會議釋放積極政策信號,注重穩預期、穩就業、穩經濟。4月17日,李強總理主持國務院第十三次專題學習,強調要加強預期管理,要把握政策力度,必要時敢於打破常規,打好“組合拳”;要加快重大戰略和改革舉措落實落地,引導形成明確穩定的市場預期,實現改革深化和預期強化的正向互動。4月18日,國常會明確指出面對複雜嚴峻的外部環境,要加大逆週期調節力度,做強國內大循環,研究穩就業穩經濟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若干舉措,同時也指出要持續穩定股市,持續推動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與此同時,市場監管總局、商務部等多部委持續落實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提振服務消費等相關政策。商務部印發《關於加快推進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工作方案》和新一輪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任務清單,進一步發揮試點地區先行先試作用,推動服務業開放提速加力。《任務清單》圍繞支持電信服務及相關數字產業開放發展、提高醫療康養領域對外開放和服務保障水平、推進金融領域國際合作、增強商貿文旅領域創新活力、提升“兩業”融合國際競爭力等14方面提出155條試點任務。
隨著國內經濟穩增長訴求增強,新一輪政策組合拳有望加速落地。在全球供應鏈重塑、科技競爭加劇的環境下,強化自主可控已成為保障產業安全的必然選擇。內需消費與自主可控兩大主線,既是推動經濟增長動能從外需向內需、從傳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的核心力量,也是短期內政策托底穩預期的關鍵抓手。近日盒馬、京東、永輝超市、華潤萬家、世紀聯華企業啟動《中國製造護航計劃》,助力外貿企業拓展內銷市場。預計中央和地方還將通過財政刺激和貨幣政策加碼促進消費和投資,對沖出口下降對於經濟的拖累。綜合而言,短期市場受獲利回吐與外部不確定性影響,預計A股維持震盪,不過政策托底與經濟韌性支撐市場中長期向好。隨著年報和一季報披露,業績將成關鍵。投資上,中期而言,投資者資產配置可關注兩條主線:一是佈局國產科技自主可控領域,如新質生產力、高端製造、國防軍工;二是關注受擴內需政策支持的內循環消費領域。
版權所有
未經元大證券(香港)事先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為任何目的復制、發出、發表此焦點報告,元大證券(香港)保留一切權利。
國常會聚焦樓市股市強調政策落地,關注月底政治局會議進一步部署
2025/04/21 08:24
國常會聚焦樓市股市強調政策落地,關注月底政治局會議進一步部署:上周A股市場呈現震盪分化格局,上證指數周漲1.19%,收於3277點,在銀行、房地產等權重板塊支撐下延續反彈;深證成指周跌0.54%,創業板指周跌幅為0.64%,科技成長板塊調整對其壓制明顯。滬深兩市日均成交額11087億元,較上周大幅下降5037.24億元,週五成交額創去年9月24日以來新低,市場交投活躍度降溫,觀望情緒濃厚。行業表現上,防禦性板塊居前,銀行板塊周漲幅4.04%,多隻銀行股創歷史新高,高股息特性吸引資金佈局;房地產板塊漲3.40%,政策推動與樓市回暖雙重利好。科技製造板塊多數回調,國防軍工跌2.55%、計算機跌0.84%、電子跌0.64%,外部關稅衝擊與獲利回吐雙重壓力。經濟數據方面,中國2025年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31.88萬億元,同比增長5.4%,大幅超出市場預期值的5.0%-5.2%,名義GDP略有回升至4.6%(2024全年為4.2%),預計“搶出口”效應下出口表現有韌性(3月+12.4%)以及工業增加值強勁反彈(3月+7.7%)是主要拉動力。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9%,新能源汽車、3D打印設備、工業機器人產品產量同比分別增長45.4%、44.9%、26.0%,中國高端製造品延續強勁增長。Q1房地產竣工、銷售數據好轉,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降幅收窄至3.0%,一二線城市一手房和二手房成交市場回溫,房地產調控政策的效應在顯現。此外,消費緩慢復甦(+5.9%),通訊器材類、文化辦公類、家用電器類、家具類商品零售額分別增長26.9%、21.7%、19.3%、18.1%,以舊換新政策下內需恢復的跡象增強,均助力Q1中國經濟實現“開門紅”。
政策方面,國務院多個會議釋放積極政策信號,注重穩預期、穩就業、穩經濟。4月17日,李強總理主持國務院第十三次專題學習,強調要加強預期管理,要把握政策力度,必要時敢於打破常規,打好“組合拳”;要加快重大戰略和改革舉措落實落地,引導形成明確穩定的市場預期,實現改革深化和預期強化的正向互動。4月18日,國常會明確指出面對複雜嚴峻的外部環境,要加大逆週期調節力度,做強國內大循環,研究穩就業穩經濟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若干舉措,同時也指出要持續穩定股市,持續推動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與此同時,市場監管總局、商務部等多部委持續落實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提振服務消費等相關政策。商務部印發《關於加快推進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工作方案》和新一輪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任務清單,進一步發揮試點地區先行先試作用,推動服務業開放提速加力。《任務清單》圍繞支持電信服務及相關數字產業開放發展、提高醫療康養領域對外開放和服務保障水平、推進金融領域國際合作、增強商貿文旅領域創新活力、提升“兩業”融合國際競爭力等14方面提出155條試點任務。
隨著國內經濟穩增長訴求增強,新一輪政策組合拳有望加速落地。在全球供應鏈重塑、科技競爭加劇的環境下,強化自主可控已成為保障產業安全的必然選擇。內需消費與自主可控兩大主線,既是推動經濟增長動能從外需向內需、從傳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的核心力量,也是短期內政策托底穩預期的關鍵抓手。近日盒馬、京東、永輝超市、華潤萬家、世紀聯華企業啟動《中國製造護航計劃》,助力外貿企業拓展內銷市場。預計中央和地方還將通過財政刺激和貨幣政策加碼促進消費和投資,對沖出口下降對於經濟的拖累。綜合而言,短期市場受獲利回吐與外部不確定性影響,預計A股維持震盪,不過政策托底與經濟韌性支撐市場中長期向好。隨著年報和一季報披露,業績將成關鍵。投資上,中期而言,投資者資產配置可關注兩條主線:一是佈局國產科技自主可控領域,如新質生產力、高端製造、國防軍工;二是關注受擴內需政策支持的內循環消費領域。
版權所有
未經元大證券(香港)事先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為任何目的復制、發出、發表此焦點報告,元大證券(香港)保留一切權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