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列表
板塊結構上,週期板塊成為週一絕對主線,行業景氣度修復與政策預期形成共振。能源金屬板塊大漲4.04%,天華新能領漲15.32%,核心驅動邏輯在於LME銅、鋁價格週初上漲1.2%-1.8%,疊加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裝機量環比提升5%的需求支撐,鋰、鈷等資源品價格企穩回升預期強化。化學原料板塊漲幅2.75%,氯鹼化工漲停,受益於行業開工率回升至78%(環比+3個百分點),疊加原油價格上漲帶動化工品價差修復,行業盈利拐點隱現。資金流向數據顯示,釀酒行業(淨流入58.2億元)、文化傳媒(淨流入34.6億元)為資金淨流入前兩大板塊,前者受益於消費場景修復與提價預期,後者則受影視檔期催化與政策支持。反觀領跌板塊,AI應用(-2.13%)、仿製藥(-1.87%)均呈現資金淨流出態勢,主要因前期漲幅較大後估值回歸,疊加部分標的三季報業績不及預期,獲利盤兌現壓力釋放。外圍市場方面,美國參議院推進臨時撥款法案被市場解讀為僵局打破的信號,此外政府重新開門或將釋放被凍結的TGA賬戶,流動性的釋放預期推動風險資產普遍反彈。以AI概念股為首的科技板塊強勢回歸,英偉達等龍頭股大漲、帶動納指表現突出,恐慌指數VIX大幅回落。
重大事件層面,宏觀端,中國財政部披露上半年隱性債務置換完成1.2萬億元,覆蓋23個省份重點城投平臺,同時建立跨部門聯合核查機制,17起違規新增債務案例被通報,這一“置換+問責”組合拳,既通過延長債務久期、降低融資成本緩解地方償債壓力,又從源頭遏制增量風險,直接改善資本市場對地方政府信用的預期,為基建、地產鏈等相關板塊提供估值支撐。外匯儲備數據同樣關鍵,10月末外儲規模33433億美元(環比+217億美元),連續三月超3.3萬億美元,創近十年新高,背後是1-10月一般貿易進出口占比升至65.8%的結構優化,以及美元指數回落至103區間帶來的非美元資產估值修復,穩定的外儲規模為人民幣匯率(11月以來在6.72-6.75區間波動)提供錨定,降低跨境資金波動對A股的擾動。此外,10月核心CPI同比回升至0.8%,服務消費與工業消費品價格同步回暖,印證國內需求復甦的持續性,為企業盈利改善提供基本面支撐。
行業端,政策密集落地重塑產業格局,中長期投資邏輯清晰。證監會修訂《證券結算風險基金管理辦法》,將投資範圍擴展至關鍵期限國債、政策性金融債(比例上限30%),並簡化極端場景下資金撥付流程,這一調整既提升風險基金增值效率,又強化資本市場風險防控能力,有利於吸引保險、社保等中長期資金入市,優化市場資金結構。信託新規徵求意見稿禁止“單一城投項目融資”,要求城投類信託集中度不超淨資產20%,並設3年過渡期,短期雖對高度依賴非標融資的弱資質城投平臺形成流動性壓力,但長期將推動城投行業“去杠杆、優結構”,引導資金從非標流向標準化債券與股票市場,改善資本市場信用環境。此外,中國工信部新能源汽車產業行動計劃(2025-2030年)徵求意見稿提出2027年滲透率45%的目標,聚焦固態電池、車規級芯片等核心技術,直接拉動能源金屬、動力電池板塊上漲;而醫保談判結果顯示128個新增藥品入圍,創新藥入圍率63%但高價藥降價超40%,導致醫藥板塊內部分化,創新藥企業憑藉研發實力突圍,傳統仿製藥企業則面臨盈利壓力,行業分化加劇。
市場展望方面,A股“基本面+政策面+流動性”三重支撐未改,短期震盪不改中長期向上趨勢。從核心邏輯看,海外流動性收緊風險邊際緩解,國內經濟復甦動能持續(核心CPI回升、工業開工率改善),政策層面財政穩債務、貨幣穩流動性的組合持續發力,市場環境整體友好。當前市場已從三季度的“科技單邊行情”轉向四季度的“均衡配置”階段,盈利修復有望成為下一階段核心驅動。配置策略上,建議聚焦三大主線:一是順週期板塊,能源金屬、化學原料等受益於物價回升與行業景氣修復,業績彈性明確;二是消費板塊,釀酒、食品飲料等具備估值優勢與消費場景修復支撐,業績穩健性突出;三是科技細分領域,固態電池、車規級芯片等符合產業政策導向,待擁擠度消化後估值修復空間可期。
版權所有
未經元大證券(香港)事先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為任何目的復制、發出、發表此焦點報告,元大證券(香港)保留一切權利。
中國A股指數表現分化,新能源汽車產業十五五行動計劃發佈
2025/11/11 08:29
中國A股指數表現分化,新能源汽車產業十五五行動計劃發佈:週一A股呈現“權重穩、成長弱”的分化格局,資金向順週期領域集中,交投活躍度顯著提升。截至收盤,上證指數報4018.6點(+0.53%),依託金融、週期權重支撐維持震盪上行;深證成指報13427.61點(+0.18%),受科技成長股拖累漲幅收窄;創業板指報3178.83點(-0.92%),創指權重股集體回調成為主要拖累。量能層面,滬深京三市成交21744.54億元,環比放量1754.01億元,成交額創近1個月新高,反映週初資金風險偏好邊際抬升,增量資金向高景氣週期板塊聚集的特徵明確。個股層面,3300餘隻個股上漲,占比超60%,但漲跌家數分化背後,是資金從前期擁擠的AI、醫藥板塊向週期、消費板塊的遷移,結構性賺錢效應突出。板塊結構上,週期板塊成為週一絕對主線,行業景氣度修復與政策預期形成共振。能源金屬板塊大漲4.04%,天華新能領漲15.32%,核心驅動邏輯在於LME銅、鋁價格週初上漲1.2%-1.8%,疊加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裝機量環比提升5%的需求支撐,鋰、鈷等資源品價格企穩回升預期強化。化學原料板塊漲幅2.75%,氯鹼化工漲停,受益於行業開工率回升至78%(環比+3個百分點),疊加原油價格上漲帶動化工品價差修復,行業盈利拐點隱現。資金流向數據顯示,釀酒行業(淨流入58.2億元)、文化傳媒(淨流入34.6億元)為資金淨流入前兩大板塊,前者受益於消費場景修復與提價預期,後者則受影視檔期催化與政策支持。反觀領跌板塊,AI應用(-2.13%)、仿製藥(-1.87%)均呈現資金淨流出態勢,主要因前期漲幅較大後估值回歸,疊加部分標的三季報業績不及預期,獲利盤兌現壓力釋放。外圍市場方面,美國參議院推進臨時撥款法案被市場解讀為僵局打破的信號,此外政府重新開門或將釋放被凍結的TGA賬戶,流動性的釋放預期推動風險資產普遍反彈。以AI概念股為首的科技板塊強勢回歸,英偉達等龍頭股大漲、帶動納指表現突出,恐慌指數VIX大幅回落。
重大事件層面,宏觀端,中國財政部披露上半年隱性債務置換完成1.2萬億元,覆蓋23個省份重點城投平臺,同時建立跨部門聯合核查機制,17起違規新增債務案例被通報,這一“置換+問責”組合拳,既通過延長債務久期、降低融資成本緩解地方償債壓力,又從源頭遏制增量風險,直接改善資本市場對地方政府信用的預期,為基建、地產鏈等相關板塊提供估值支撐。外匯儲備數據同樣關鍵,10月末外儲規模33433億美元(環比+217億美元),連續三月超3.3萬億美元,創近十年新高,背後是1-10月一般貿易進出口占比升至65.8%的結構優化,以及美元指數回落至103區間帶來的非美元資產估值修復,穩定的外儲規模為人民幣匯率(11月以來在6.72-6.75區間波動)提供錨定,降低跨境資金波動對A股的擾動。此外,10月核心CPI同比回升至0.8%,服務消費與工業消費品價格同步回暖,印證國內需求復甦的持續性,為企業盈利改善提供基本面支撐。
行業端,政策密集落地重塑產業格局,中長期投資邏輯清晰。證監會修訂《證券結算風險基金管理辦法》,將投資範圍擴展至關鍵期限國債、政策性金融債(比例上限30%),並簡化極端場景下資金撥付流程,這一調整既提升風險基金增值效率,又強化資本市場風險防控能力,有利於吸引保險、社保等中長期資金入市,優化市場資金結構。信託新規徵求意見稿禁止“單一城投項目融資”,要求城投類信託集中度不超淨資產20%,並設3年過渡期,短期雖對高度依賴非標融資的弱資質城投平臺形成流動性壓力,但長期將推動城投行業“去杠杆、優結構”,引導資金從非標流向標準化債券與股票市場,改善資本市場信用環境。此外,中國工信部新能源汽車產業行動計劃(2025-2030年)徵求意見稿提出2027年滲透率45%的目標,聚焦固態電池、車規級芯片等核心技術,直接拉動能源金屬、動力電池板塊上漲;而醫保談判結果顯示128個新增藥品入圍,創新藥入圍率63%但高價藥降價超40%,導致醫藥板塊內部分化,創新藥企業憑藉研發實力突圍,傳統仿製藥企業則面臨盈利壓力,行業分化加劇。
市場展望方面,A股“基本面+政策面+流動性”三重支撐未改,短期震盪不改中長期向上趨勢。從核心邏輯看,海外流動性收緊風險邊際緩解,國內經濟復甦動能持續(核心CPI回升、工業開工率改善),政策層面財政穩債務、貨幣穩流動性的組合持續發力,市場環境整體友好。當前市場已從三季度的“科技單邊行情”轉向四季度的“均衡配置”階段,盈利修復有望成為下一階段核心驅動。配置策略上,建議聚焦三大主線:一是順週期板塊,能源金屬、化學原料等受益於物價回升與行業景氣修復,業績彈性明確;二是消費板塊,釀酒、食品飲料等具備估值優勢與消費場景修復支撐,業績穩健性突出;三是科技細分領域,固態電池、車規級芯片等符合產業政策導向,待擁擠度消化後估值修復空間可期。
版權所有
未經元大證券(香港)事先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為任何目的復制、發出、發表此焦點報告,元大證券(香港)保留一切權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