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生指數上周上漲1.5%或257點到17,664點。上周恒指成分股表現較好的主要是中國生物製藥 (1177 HK)上漲14.7%,集團研發的TQG3902注射液獲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開展臨床試驗,是內地首個獲得該適應症臨床批件的血管緊張素Ⅱ注射液。小米(1810 HK)上漲12.7%,根據小米官方戰報,10月31日正式開賣的小米14系列手機,開賣5分鐘的銷量,就是上代小米13系列銷量的600%。李寧(2331 HK)上漲10.6%,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在10月27日增持810萬股李寧,持股量由4.81%增至5.11%。
上周表現最差成份股,海底撈(6862 HK)下跌13.1%,向特海國際(9658.HK)收購JAPAN HAI全部股權,後者擁有並管理一家位於日本長野縣輕井澤的酒店,並計畫開發一個混合式溫泉度假村,市場擔憂將偏離其本業。攜程(9961 HK)下跌6.1%,即便將迎來旅遊旺季,市場資金撤出該股,基於在高基期下未來一年成長具不確定性。華潤啤酒(291 HK)下跌3.5%,'青啤公告的業績顯示第三季其銷量下滑11%,市場預期華潤第三季銷量有高單位數的降幅。
港股上周平均每日成交金額約814億港元或104億美元,周比下跌大約一成。由於投資者在上周前三天等待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會議的結果。在加息暫停下,亞股表現活躍,臺灣、日本、韓國和新加坡上漲2.3-4.4%。
上周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會議決定不升息,標誌著當前美國利率上行週期可能結束。再加上恒生指數賣空比率下降(為14.9%,而過去18個月平均為18%),我們相信本周港股將有進一步上漲的空間。中國科技股、網路股、消費股和金融股應該跑贏大盤。
我們發佈研究報告有:
長城汽車 (2333 HK,買進) - 火力全開: 長城汽車三季度淨利潤同比上漲42%/環比飆升206%至人民幣36.3億元,較本中心預期高出51%,業績超預期的原因在於21.7%的毛利率遠超預期。長汽三季度業績表現出色,表明其艱難的車型轉型期已經結束。我們認為,隨著強大的新車型組合即將推出,長城將在2024年挑戰交付量/淨利潤新高。現價相當於8倍的2024年預估市盈率,我們認為其估值具有吸引力。目標價上調至14.5港元。
日清食品 (1475 HK,賣出) – 前景困難: 公司11月初會公告第3季財報,我們預期公司第三季的營收表現平淡,公司雖在半年報時已下修全年指引,但我們認為公司恐再次落後其下修過的目標。我們預期第 3 季核心營業利潤同比增長19%。7-9月中國對日本進口的化妝品資料顯示,中國消費者因向核污水而抵制日本產品的行為仍持續。我們對日清在中國前景看法維持持負面。目標價維持5.1港元,其 2024 年本益成長比仍意味著 116%的估價溢價。維持該股的賣出評等。
香港零售產業 - 九月零售表現基本符合預期: 九月零售銷售額同比增長13%至318億港元/41億美元,略低於市場預期的同比增長13.8%。壞天氣(颱風和暴雨預警)對當月消費需求產生不利的影響。不過,2023年零售銷售額較2019年9月高6%,2023年前9個月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8.6%。鑒於訪港旅客激增,我們預計今年10月零售銷售將同比增長9%。然而,颱風天氣仍對10月銷售產生負面影響,而今年10月香港遭受過一次颱風襲擊。
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 (175 HK,買進) - 汽車銷量創新高: 吉利汽車2023年10月交付量再創新高,同比增長19%/環比增長6%至18.07萬輛,表明其全面的產品組合(從傳統燃油車到純電動汽車)備受青睞。考慮到公司擁有的強大產品組合,我們預計吉利將在2023年底前保持銷售勢頭。同時,我們預計吉利2023年11月銷量將同比增長28-31%/環比增長2-5%至18.5-19.0萬輛。
中國汽車產業 - 十月交付量不及預期: 中國八大電動汽車新勢力2023年10月的總交付量同比大漲79%但環比小幅滑落0.1%至17.7萬輛,較本中心預測的19.0萬輛低7%。主要電動車製造商在手訂單可觀,我們預計其將進一步產能爬坡,並有望在傳統旺季加速交付。總而言之,我們預計中國八大電動汽車新勢力11月的總交付量同比大漲84%/環比增長9%至19.2萬輛。
康師傅控股 (322 HK,買進) - 零售價上調告知函的正面解讀: 我們認為這一舉動是在24年1季度全國出廠價格調漲之前對消費者反應的“試水”。調整後的零售價仍然比農夫山泉(9633 HK;買進)茶π/東方樹葉低14-19%/18-25%。如果提價能在市場上順利實施,公司可能會提高即飲茶和果汁的出廠價格。隨著去庫存問題的解決和近期銷售步入正軌,我們維持康師傅財務預測不變。康師傅是我們的行業首選
統一中控 (220 HK,買進) - 產品價格即將上漲: 繼康師傅在成本上漲的情況下建議即飲茶和果汁零售提價通知後,我們認為統一中控很有可能提價。價格上漲將成為統一中國的股價催化劑。我們預計該公司將在本月稍後發佈季度業績,管理層很可能會分享他們對產品定價的最新想法。
分析員:朱家傑, CFA (C.E. No.ACJ314)、嚴政緯 (C.E. No.AMY822) 及吳宜儒, CFA (C.E. No.BEM056) 為證監會持牌人士,截至本評論文章發表日止,本人及/或其有聯繫者並無持有全部提及之證券的所有相關財務權益。
免責聲明
本焦點報告(連帶相關的資料)由元大證券(香港)有限公司 (“元大證券(香港)”) 撰寫。本焦點報告的資料來自元大證券(香港)相信可靠的來源取得,惟元大證券(香港)並不保證此等資料的準確性、正確性及或完整性。本焦點報告內容或意見僅供參考之用途,並不構成任何買入或沽出證券或其他金融產品之要約。本焦點報告並無顧慮任何特定收取者之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風險承受程度,投資者在進行任何投資前,必須對其投資進行獨立判斷或諮詢所需之獨立顧問意見。本焦點報告內所提及之價格僅供參考之用途,投資產品之價值及收入可能會浮動。本焦點報告內容或意見可隨時更改,元大證券(香港)並不承諾提供任何有關變更之通知。元大證券(香港)及其董事、行政人員和雇員可能有在本焦點報告中提及的證券的權益和不就其準確性或完整性作出任何陳述及不對使用本報告之資料而引致的損失負上任何責任。
版權所有
未經元大證券(香港)事先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為任何目的複製、發出、發表此焦點報告,元大證券(香港)保留一切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