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列表
4月信贷数据大幅不及预期,当月新增社融-1987亿元,是2005年10月以来第一次出现负值,较去年同期少增1.4万亿元。前四个月社融增量累计12.7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3.04万亿元。从主要分项来看,实体信贷、表外、企业债(从上月的4545亿元下降至493亿元,同比少增2447亿元)、政府债(净发行为-984亿)这四大项均同比大幅少增。4月下旬发改委指出已“完成2024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的筛选工作”,预计5月开始政府专项债发行会逐步提速。对实体信贷中,居民短贷减少3518亿元,中长贷减少1666亿元,合计较去年同期少增2755亿元,居民加杠杆消费和购房的意愿仍然不足;企业部门贷款新增8600亿元,主要由票据融资拉动(同比多增7101亿),企业短贷少增3001亿、中长贷少增2569亿,共同指向当前居民和企业信贷需求双弱。此外,社融存量增速环比下降0.4pct至8.3%,M2增速从3月的8.3%下降到4月的7.2%,为2002年以来历史最低增速,M1同比增速为-1.4%,是2002年以来第二次单月增速转负。
出口资料方面,4月我国出口同比增长1.5%,前值为-7.5%,略高于Wind一致预期,产品结构上,汽车、船舶、家电延续高增,电子产品的集成电路、手机增速较高;国别来看,对东盟出口增速较高,对欧美出口增速边际回升。物价数据上,CPI边际改善但PPI环比下行。4月CPI同比上涨0.3%,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高于市场预期,环比由降转涨,上涨0.1%,服务消费较强和国际能源价格上涨传导是主要因素;4月PPI同比降幅收窄至2.5%,基数影响较大,环比表现偏弱下降0.2%,其中上游行业价格多数上涨,装备制造业的价格多有下跌。
5/10日,央行发布《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总体而言,货币政策目标淡化信贷总量而强调结构,“信贷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趋于弱化”。首先,央行认为当前货币信贷存量并不低“存量货币信贷已经不低,并将持续发挥作用”;其次,信贷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是需求不足而非货币供应不足,“当前信贷增长已由供给约束转化为需求约束,对该变化还有个认识、适应的过程,仍有‘规模情结’”;第三,对通胀的关注度提升,面对“当前物价处于低位的根本原因在于实体经济需求不足、供求失衡,而不是货币供给不够”,强调“降低实体融资成本”、“把维护价格稳定、推动价格温和回升作为把握货币政策的重要考虑”;第四,货币政策操作主要看“协调配合”,广义财政的扩张为助力,货币政策主要以协调配合为主;第五,对于防风险的表述有所弱化,相较去年四季度报告中“积极推动重点区域、重点机构和重点领域风险处置和改革化险工作”,本期改为“平稳有序推动”,同时并且没有直接提及地方债务、房地产、中小金融机构三大风险。综合来看,货币政策的基调并未出现明显的转变,受内外因素制约,二季度货币政策进一步放松的空间有限,更多是配合财政政策发力,重视结构而淡化总量。
政策端,继续落实4/30政治局会议的部署,一是多个重点城市“松绑”楼市限购政策,杭州、西安全面取消住房限购措施,深圳分区优化住房限购政策、调整企事业单位购买商品住房政策等。二是产业政策重视产能问题,工信部《锂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及公告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引导锂电池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制造项目。此外,时隔三个月IPO审核重启,马可波罗即将上会,IPO重启或将引发A股市场短期调整压力。综合来看,4月社融自2005年以来首次出现单月负增,CPI和PPI指向需求低迷,不过在海外补库周期的带动下进出口数据维持向好。新一轮房地产放松政策频出,房企风险出清进入深水区,市场风险偏好边际上升。迭加近期海外资金进一步回流亚洲,有望对A股估值修复行情形成支撑。建议关注供求改善的结构性机会,一方面关注政策密集催化下的低位低估值如地产、高股息中字头等方向。另一方面,关注业绩景气度回升的双创方向,如无人机、机器人、高端制造等。
免责声明
本焦点报告(连带相关的资料)由元大证券(香港)有限公司 (“元大证券(香港)”) 撰写。本焦点报告的资料来自元大证券(香港)相信可靠的来源取得,惟元大证券(香港)并不保证此等数据的准确性、正确性及或完整性。本焦点报告内容或意见仅供参考之用途,并不构成任何买入或沽出证券或其他金融产品之要约。本焦点报告并无顾虑任何特定收取者之特定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风险承受程度,投资者在进行任何投资前,必须对其投资进行独立判断或咨询所需之独立顾问意见。本焦点报告内所提及之价格仅供参考之用途,投资产品之价值及收入可能会浮动。本焦点报告内容或意见可随时更改,元大证券(香港)并不承诺提供任何有关变更之通知。元大证券(香港)及其董事、行政人员和雇员可能有在本焦点报告中提及的证券的权益和不就其准确性或完整性作出任何陈述及不对使用本报告之数据而引致的损失负上任何责任。
版权所有
未经元大证券(香港)事先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为任何目的复制、发出、发表此焦点报告,元大证券(香港)保留一切权利。
4月社融罕见出现单月负增,时隔三个月A股IPO审核重启
2024/05/13 09:00
上周A股市场宽基指数普遍上涨,上证综指涨1.60%、深证成指+1.50%、创业板+1.06%,市场赚钱效应修复。行业方面,房地产(6.48%),电力设备(3.96%)、建筑材料(3.85%)领涨,近期多个城市进一步放松楼市政策,并有超过70个城市对住房公积金政策进行优化调整,激励房地产及建材板块上涨。自4月12日“国九条”发布以来,上证指数告别近两个月的震荡开始走强,截至上周已连续四周上涨。近两周更是放量站上3100点,周五收盘3154点再创年内新高。“国九条”政策的推出,增强了市场的市场化和规范性,有助于推动资本市场的稳定与健康发展,进一步提振投资者信心。4月末以来,A股迎来了外资的大幅增配,4月24日至5月10日期间,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规模约400亿元,结束了此前连续三周的净流出态势。4月信贷数据大幅不及预期,当月新增社融-1987亿元,是2005年10月以来第一次出现负值,较去年同期少增1.4万亿元。前四个月社融增量累计12.7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3.04万亿元。从主要分项来看,实体信贷、表外、企业债(从上月的4545亿元下降至493亿元,同比少增2447亿元)、政府债(净发行为-984亿)这四大项均同比大幅少增。4月下旬发改委指出已“完成2024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的筛选工作”,预计5月开始政府专项债发行会逐步提速。对实体信贷中,居民短贷减少3518亿元,中长贷减少1666亿元,合计较去年同期少增2755亿元,居民加杠杆消费和购房的意愿仍然不足;企业部门贷款新增8600亿元,主要由票据融资拉动(同比多增7101亿),企业短贷少增3001亿、中长贷少增2569亿,共同指向当前居民和企业信贷需求双弱。此外,社融存量增速环比下降0.4pct至8.3%,M2增速从3月的8.3%下降到4月的7.2%,为2002年以来历史最低增速,M1同比增速为-1.4%,是2002年以来第二次单月增速转负。
出口资料方面,4月我国出口同比增长1.5%,前值为-7.5%,略高于Wind一致预期,产品结构上,汽车、船舶、家电延续高增,电子产品的集成电路、手机增速较高;国别来看,对东盟出口增速较高,对欧美出口增速边际回升。物价数据上,CPI边际改善但PPI环比下行。4月CPI同比上涨0.3%,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高于市场预期,环比由降转涨,上涨0.1%,服务消费较强和国际能源价格上涨传导是主要因素;4月PPI同比降幅收窄至2.5%,基数影响较大,环比表现偏弱下降0.2%,其中上游行业价格多数上涨,装备制造业的价格多有下跌。
5/10日,央行发布《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总体而言,货币政策目标淡化信贷总量而强调结构,“信贷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趋于弱化”。首先,央行认为当前货币信贷存量并不低“存量货币信贷已经不低,并将持续发挥作用”;其次,信贷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是需求不足而非货币供应不足,“当前信贷增长已由供给约束转化为需求约束,对该变化还有个认识、适应的过程,仍有‘规模情结’”;第三,对通胀的关注度提升,面对“当前物价处于低位的根本原因在于实体经济需求不足、供求失衡,而不是货币供给不够”,强调“降低实体融资成本”、“把维护价格稳定、推动价格温和回升作为把握货币政策的重要考虑”;第四,货币政策操作主要看“协调配合”,广义财政的扩张为助力,货币政策主要以协调配合为主;第五,对于防风险的表述有所弱化,相较去年四季度报告中“积极推动重点区域、重点机构和重点领域风险处置和改革化险工作”,本期改为“平稳有序推动”,同时并且没有直接提及地方债务、房地产、中小金融机构三大风险。综合来看,货币政策的基调并未出现明显的转变,受内外因素制约,二季度货币政策进一步放松的空间有限,更多是配合财政政策发力,重视结构而淡化总量。
政策端,继续落实4/30政治局会议的部署,一是多个重点城市“松绑”楼市限购政策,杭州、西安全面取消住房限购措施,深圳分区优化住房限购政策、调整企事业单位购买商品住房政策等。二是产业政策重视产能问题,工信部《锂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及公告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引导锂电池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制造项目。此外,时隔三个月IPO审核重启,马可波罗即将上会,IPO重启或将引发A股市场短期调整压力。综合来看,4月社融自2005年以来首次出现单月负增,CPI和PPI指向需求低迷,不过在海外补库周期的带动下进出口数据维持向好。新一轮房地产放松政策频出,房企风险出清进入深水区,市场风险偏好边际上升。迭加近期海外资金进一步回流亚洲,有望对A股估值修复行情形成支撑。建议关注供求改善的结构性机会,一方面关注政策密集催化下的低位低估值如地产、高股息中字头等方向。另一方面,关注业绩景气度回升的双创方向,如无人机、机器人、高端制造等。
免责声明
本焦点报告(连带相关的资料)由元大证券(香港)有限公司 (“元大证券(香港)”) 撰写。本焦点报告的资料来自元大证券(香港)相信可靠的来源取得,惟元大证券(香港)并不保证此等数据的准确性、正确性及或完整性。本焦点报告内容或意见仅供参考之用途,并不构成任何买入或沽出证券或其他金融产品之要约。本焦点报告并无顾虑任何特定收取者之特定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风险承受程度,投资者在进行任何投资前,必须对其投资进行独立判断或咨询所需之独立顾问意见。本焦点报告内所提及之价格仅供参考之用途,投资产品之价值及收入可能会浮动。本焦点报告内容或意见可随时更改,元大证券(香港)并不承诺提供任何有关变更之通知。元大证券(香港)及其董事、行政人员和雇员可能有在本焦点报告中提及的证券的权益和不就其准确性或完整性作出任何陈述及不对使用本报告之数据而引致的损失负上任何责任。
版权所有
未经元大证券(香港)事先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为任何目的复制、发出、发表此焦点报告,元大证券(香港)保留一切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