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列表
中国长假消费数据显示复苏动能存在结构性特征
2025/10/09 08:30
中国长假消费数据显示复苏动能存在结构性特征,中国与马来西亚将举行"和平友谊-2025"联合演习:长假期间,全球市场呈现普涨格局,主要市场股指涨幅多在1.5%左右。日本股市表现尤为亮眼,日经225指数大幅上涨6.72%,领涨全球市场,主要受高市早苗有望成为首位女首相并推行类"安倍经济学"刺激政策的预期推动。美股稳健上行,纳指、道指、标普500分别上涨0.57%、0.44%、0.39%。中国资产整体小幅上涨,纳斯达克金龙中国指数上涨1.6%,A50期指微涨0.2%。港股市场在国庆期间交易三日(10月2日、3日、6日),整体呈现先涨后跌态势,香港恒生指数累计上涨0.4%。行业表现显著分化:原材料板块以4.2%的涨幅领涨,医疗保健和恒生科技板块分别上涨1.7%和1.3%,显示新经济板块重获资金青睐;而必选消费、地产建筑、银行等传统板块跌幅居前,反映市场对经济复苏质量的分歧。大宗商品市场多数上涨,金属表现突出。黄金价格突破4000美元关口,累计上涨3.4%,铜和白银涨幅均超2%;原油则在大宗商品中领跌,跌幅超过2%。债市汇市方面,美债收益率上行至4.18%,美元指数先跌后涨站上98关口,人民币汇率被动贬值至7.14左右。
国际环境层面呈现多重风险事件交织态势。美国联邦政府时隔近七年再度"停摆",由于共和党与民主党无法就临时支出法案延期达成一致,导致部分公共服务暂停,非农就业数据等重要经济指标发布推迟,加剧市场对美联储政策判断的难度。与此同时,美国9月ADP就业数据意外减少3.2万人,远低于市场预期的增加4.5万人,这一罕见负值被解读为就业市场恶化信号,促使美联储年底前再降息两次的预期强化。贸易领域再现波澜,特朗普宣布自2025年11月1日起对进口中型和重型卡车征收25%关税,这是基于美国商务部4月启动的232条款调查结果,可能引发新一轮全球贸易摩擦。政治层面,日本自民党选举高市早苗担任新总裁,预计将在10月15日被指名为新任首相。高市早苗以右翼保守立场著称,在经济政策上主张"积极财政",提出多项减税措施;外交层面承诺继承"自由开放的印度太平洋"战略;安保政策上提出强化自卫队能力。这一政治变动助推日本股市大涨,但同时也带来区域政治不确定性。此外,中国与马来西亚将举行"和平友谊-2025"联合演习,并邀请东盟国家观摩,区域安全合作呈现深化态势。
中国国内经济数据显示复苏动能存在结构性特征。今年假期消费呈现"出行强、观影弱"的明显分化。出行方面,2025年10月1日至6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累计达18.33亿人次,日均3.05亿人次,较2024年同期增长5.2%,且高于今年五一假期(日均2.93亿人次)和端午假期(日均2.18亿人次)水平。分交通方式看,铁路、民航、公路自驾、水路人流量全面超过2024年同期,其中自驾游同比增长6.1%,公路客运和水路客运分别增长5.4%和8.8%,显示居民长线出行意愿持续增强。然而,电影市场表现疲软,长假档(10月1日至7日12时)票房收入仅16.02亿元,同比下滑18.47%,呈现"量价齐跌"态势:观影人次约4353.8万人,同比下降10.46%;平均票价从去年同期的40.4元降至36.8元。这与出行数据形成鲜明对比,反映消费复苏呈现结构性分化,远距离出行需求旺盛,但本地娱乐消费受供给端制约表现低迷。结合9月制造业PMI回升至49.8%的数据,表明经济企稳基础正在巩固,但不同领域复苏节奏不均。中小企业PMI改善明显,与假期出行数据相互印证,显示内需复苏的基础正在扩大,但消费意愿更倾向于体验式、外出型消费,对传统娱乐消费支出趋于谨慎。
产业方面,OpenAI全球扩张加速:第一,假期间AMD与OpenAI达成6GW算力合作协议(潜在持股10%),开创"硬件销售+股权绑定"新模式;第二,Sora 2.0推动AI视频普及。历史20年数据显示,节后5日上证综指上涨概率六成,金融(银行、非银)和周期(石油石化、钢铁)板块超额收益显著;节后1个月消费(汽车、家电)和成长板块占优。综合来看,节后中国A股将在内外利好共振下开启补涨行情。技术面看,节前缩量整理后市场抛压充分释放,叠加外围市场普涨,指数层面具备反弹基础。行业配置建议关注三条主线:一是内需复苏主线,重点布局旅游、交通、区域性消费龙头,假期数据显示远距离出行意愿强劲,相关板块业绩弹性可期;二是科技创新主线,全球AI浪潮持续推进,国内算力产业链、半导体设备商受益明显;三是主题投资主线,区域合作深化利好国防军工、东盟贸易概念,而全球不确定性支撑黄金板块配置价值。

版權所有                  

未經元大證券(香港)事先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為任何目的復制、發出、發表此焦點報告,元大證券(香港)保留一切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