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列表
中国快速反制美国“对等关税”,“特朗普2.0时代”中国出海转内需
2025/04/07 08:33
中国快速反制美国“对等关税”,“特朗普2.0时代”中国出海转内需:上周A股三大指数震荡分化,上证指数微跌0.76%至3342点,深成指与创业板指分别下跌1.92%、3.15%,成交量持续萎缩至日均1.14万亿元,创年内新低,显示市场观望情绪浓厚。外部因素主导波动,美国加征10%基准关税政策落地,叠加欧盟对华新能源车反倾销调查升级,导致科技、出口依赖型板块(如消费电子、汽车)大幅回调,立讯精密、巨星科技等个股跌幅超18%-22%。国内政策端则通过超长期特别国债(2300亿元)和科技金融支持政策对冲风险,医药、电力等防御性板块逆势走强,恒瑞医药、立新能源周涨幅超15%-34%。资金面呈现避险特征,北向资金净流出132.6亿元,主力资金撤离科技与新能源板块,转而加仓医药(+82.3亿元)、电力(+47.6亿元)等领域,其受益于“特朗普2.0”时代中国出海转内需,制造业外移到资本回流,中国将加大力度刺激消费扩大内循环。
外围市场方面,自4/2关税政策发布后,全球市场剧烈波动,4/4日富时中国3倍做多指数下跌19.84%,VIX恐慌指数上升至33.35(接近2021年恐慌指数高点的33.85)。标普500指数两个交易日下跌8%,创2020年以来最大跌幅。全球资产价格剧烈波动,背后演绎的是“关税政策-全球供应链扰动-通胀上升-经济压力”的传导链条。全球资本加速从风险资产撤离,大量涌入黄金(国际金价升破3200美元/盎司)、美债(10年期美债收益率跌至3.9%)、日元(美元兑日元跌至146.978)、瑞士法郎(兑欧元升值1.08)等避险品种,加剧全球股、债、汇率市场的剧烈波动。当前关税冲击强度远超2018年贸易战,算法交易使关税传导周期从18个月压缩至11分钟。世界银行警告,若关税战持续,2025年全球GDP可能损失7%,相当于法德经济总量之和。
4/4日中国快速出台对美反制措施,4/10日起对美加征34%关税,并对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以及将16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等。根据IMF与世界银行联合模型测算,美国对华加权关税从2024年的19.3%升至2025年的66%,导致中国对美出口额减少44.5%(约1100亿美元),预计拖累中国出口增速6.5个百分点。美国希望以全面对等关税围堵中国制造,但其制造业空心化与供应链脆弱性导致国内产能无法承接进口替代需求,反而迫使美国进口商将关税成本转嫁给消费者,提升国内通膨压力并加剧滞胀风险。面对加征关税带来的通胀粘性压力,美联储将被迫推迟降息周期并强化经济衰退风险预期,叠加美元指数持续走弱,这些信号或印证市场预期,即美国或需通过一场以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加剧全球供应链重构为代价的衰退周期,推动债务货币化进程以缓解36万亿美元债务压力。在这种背景下,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可能分裂为“关税同盟”与“关税对抗”两种格局,国际政治关系更加复杂演绎。
综合来看,新一轮关税贸易摩擦加剧,全球资金进入避险模式,叠加国内经济和上市公司业绩验证窗口到来,短期权益市场或延续震荡。需关注4月关键资料(CPI/PPI、一季度GDP)及政策落地节奏。预计中国政府近期将出台一揽子货币和财政宽松政策,逆周期调节工具发力刺激内需、稳经济,“特朗普2.0”时代中国出海转内需。此外,中国全面加征美国进口关税34%,其中美国进口集成电路加半导体设备超过9.95%,金额近1150亿美元,利好中国进口替代,特别关注半导体板块。中长期建议配置两条主线:一是受益于“特朗普2.0时代”中国出海转内需的防御性行业(医药、电力),二是政策驱动的国产替代领域(半导体设备、低空经济)。风险方面,需警惕美股波动、解禁减持压力及地缘政治冲突升级。总体来看,市场处于基本面验证与政策博弈的交织期,灵活仓位与结构性机会把握成关键。

版權所有                  

未經元大證券(香港)事先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為任何目的復制、發出、發表此焦點報告,元大證券(香港)保留一切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