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GDP增长3%,刘鹤出席达沃斯年会并发表致辞:1月17日,大盘全天窄幅震荡。截至收盘,沪指跌0.1%,深成指涨0.13%,创业板指涨0.24%。沪深两市成交额7071亿,较上个交易日缩量2100亿。北向资金全天净买入92.88亿元,连续10个交易日净买入,其中沪股通净买入43.16亿元,深股通净买入49.72亿元。截至1/17北向资金年内净买入894.46亿,已逼近去年全年的900亿,连续10个交易日净买入,超过此前历史峰值2021年12月(889.92亿元),创单月历史最高。盘面上,个股跌多涨少,两市超2800只个股下跌,全天酒店旅游、半导体、证券、民爆等板块涨幅居前,CRO、新冠药、饮料、食品等板块跌幅居前。流动性方面,央行开展5060亿元逆回购,有7000亿元MLF和20亿元逆回购到期,实现净回笼1960亿元,流动性保持在相对宽松的水平。道指收跌近400点或跌超1%,与标普500指数均止步四日连涨,但纳指与芯片股连涨七日至五周新高。四季报不佳的高盛收跌超6%为近一年最差,财报利好的摩根士丹利涨近6%至近一年最高。报道称欧央行3月或加息放缓至25个基点,欧股转涨至九个月最高,10年期德债收益率跳水10个基点。
宏观方面,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2022年经济数据。经初步核算,202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121020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0%,符合预期。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全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5.1%,基础设施投资增长9.4%,制造业投资增长9.1%,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0.0%,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速较好。消费方面,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下降0.2%,服务消费压力大于商品消费,餐饮收入下降6.3%,保供品类如粮油食品实现增长。12月社零同比-1.8%,降幅比11月收窄4.1pct,消费正在走出阴霾。进出口方面,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比上年增长7.7%,其中,出口239654亿元,增长10.5%;进口181024亿元,增长4.3%,实现贸易顺差58630亿元。通胀方面,全年CPI比上年上涨2.0%,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上涨0.9%,物价总体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为后续宏观调控政策工具的使用留有比较好的空间。总的来看,2022年全年经济受疫情和封控影响较大,增速放缓,国内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2023年各省市已制定较为积极的GDP增长目标,在各项政策陆续落地的带动下,中长期经济向好的预期不变。
国务院副总理刘鹤于当地时间17日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上发表讲话,刘鹤表示房地产在中国是重要的支柱产业,2021年房地产企业普遍出现了流动性差,资产负债表恶化,个别头部企业面临着重大的风险。放松在房地产市场过热期间采取的一些管制的决策,从而有效地扩大需求,使房地产公司具备造血的功能。从未来来看,中国仍处于城市化较快的发展阶段,巨大的需求潜力将为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刘鹤还称共同富裕是中国的长远任务,不可一蹴而就,更不是平均主义和福利主义。针对强调共同富裕是否意味着企业家的贡献受到质疑时,刘鹤指出在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过程中,包括外商在内的企业家都发挥着发动机的重要作用。提到企业家精神是社会财富创造的关键要素。刘鹤讲话明确地产对于经济的重要性,地产政策密集出炉支撑行业回暖。针对共同富裕的措辞调整,过去针对平台经济等的监管政策转向有望进一步提振互联网等平台企业。
行业方面,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17日在北京以视频形式召开。会议指出,各项制度要从解决“有没有”转向解决“好不好”,不能出现交楼风险。今年在城市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3万个以上。加快城市基础设施更新改造,新开工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10万公里以上,改造建设雨水管网1.5万公里以上,因地制宜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相关的建材等行业的需求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1月17日,日本政府已经开始就强化向海外游戏企业征收消费税一事展开研究。2021年,日本市场包括广告收入在内的APP销售额高达306亿美元,是2015年的4.5倍,其中游戏占比达到7成。预计到2024年市场规模将扩大至387亿美元。若该项政策实施,则将负面影响腾讯、网易等手游企业的收入增速,需注意短期负面情绪的影响。
总的来看,放开后第一波大面积感染的冲击已过,地方两会陆续召开完毕,各地GDP增长目标制定积极,3月即将召开中央两会,期间预计将有更多的具体的提振经济的政策出炉,同时近期外资持续流入、人民币升值、流动性充裕等事件均对A股形成了支撑。但仍需注意季报和年报披露、美股财报季、美联储加息力度的不确定性或仍将对A股继续造成一定的扰动,节后可期待市场活跃度提升。建议逢低布局低估值的消费、医药、数字经济等板块的中期复苏行情,长期关注业绩增长确定性强的风光储等新能源赛道。
本焦點報告(連帶相關的資料)由元大證券(香港)有限公司 (“元大證券(香港)”) 撰寫。本焦點報告的資料來自元大證券(香港)相信可靠的來源取得,惟元大證券(香港)並不保證此等資料的準確性、正確性及或完整性。本焦點報告內容或意見僅供參考之用途,並不構成任何買入或沽出證券或其他金融產品之要約。本焦點報告並無顧慮任何特定收取者之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風險承受程度,投資者在進行任何投資前,必須對其投資進行獨立判斷或諮詢所需之獨立顧問意見。本焦點報告內所提及之價格僅供參考之用途,投資產品之價值及收入可能會浮動。本焦點報告內容或意見可隨時更改,元大證券(香港)並不承諾提供任何有關變更之通知。元大證券(香港)及其董事、行政人員和雇員可能有在本焦點報告中提及的證券的權益和不就其準確性或完整性作出任何陳述及不對使用本報告之資料而引致的損失負上任何責任。
版權所有
未經元大證券(香港)事先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為任何目的復制、發出、發表此焦點報告,元大證券(香港)保留一切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