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列表
全球风险偏好降温,锂电产业链、光伏设备、有色金属集体回调
2025/11/19 08:32
全球风险偏好降温,锂电产业链、光伏设备、有色金属集体回调:周二A股市场延续震荡下行趋势,主要指数集体收跌,反映出市场在政策托底与短期调整压力之间的博弈。上证指数下跌0.81%报3939.81点,深证成指下跌0.92%报13080.49点,创业板指下跌1.16%报3069.22点,北证50表现较弱,下跌2.92%报1481.82点,仅科创50逆势上涨0.29%报1357.93点,凸显科技板块内部的分化格局。两市成交额约1.93万亿元,较前一日萎缩,投资者情绪趋于谨慎,下跌个股数量超过4000只,市场呈现普跌特征。从板块表现看,资金流向分化显著。互联网服务、软件开发、文化传媒等板块获主力资金净流入,分别达41.86亿元、20.84亿元、17.65亿元,显示资金向低估值成长领域迁移;而电池、光伏设备、化学制品等高估值板块则遭遇资金流出,分别净流出106.25亿元、69.50亿元、65.49亿元,反映市场对前期涨幅过大板块的获利了结压力。锂电产业链、光伏设备、有色金属等板块跌幅居前,而AI应用、半导体芯片等科技细分领域表现分化,军工、医药等防御性板块相对抗跌。这种分化背后,是政策预期、业绩验证与全球流动性变化的多重影响。外围市场方面,在劳动力市场持续走弱、经济前景不明朗的背景下,市场对高估值科技股的容忍度正在下降。信用市场的紧张情绪(特别是对AI相关公司)也开始向股市传导。在英伟达财报公布前的关键时刻,市场避险情绪高涨,资金从科技股中流出,寻求防御性板块的庇护。美债盘中冲高回落、涨势一度消减。美元指数止步两连阳,日元又创逾九个月新低。连日重挫的加密货币反弹,比特币盘中跌穿9万美元大关后一度回涨近5%、重新站上9.3万关口,以太坊盘中跌破3000美元后一度反弹超7%。
市场调整的核心驱动因素包括:一是技术面超卖信号显现,上证指数自10月高点累计回调近10%,部分板块估值泡沫消化;二是全球风险偏好降温,美联储12月降息预期概率降至50%以下,叠加日韩股市大跌超3%,传导至A股;三是中国国内经济数据短期回落,10月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低于预期,反映内需修复仍需政策加力。然而,政策托底效应持续发力,央行11月累计净投放5000亿元流动性,处于近十年最宽松区间之一,为市场提供基础支撑。整体而言,市场处于“政策底”与“市场底”的过渡阶段,短期波动是牛市途中正常的技术性调整。
宏观层面,当前市场处于“双轮驱动”的政策托底格局。货币政策方面,人行通过逆回购操作持续释放流动性,11月累计净投放达5000亿元,该规模在历史统计中分位数高达96.5%,显示流动性环境处于近十年最宽松区间之一,为市场提供“宽货币”支持。财政与产业政策方面,“十五五”规划明确聚焦科技创新与先进制造领域,证监会系统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强战略性力量储备和稳市机制建设”,政策想象空间持续打开。这种“宽货币+强产业”的组合拳,既保障了市场资金面宽松,又为结构性行情提供了政策锚点。然而,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加剧市场波动。美联储12月降息预期概率降至50%以下,美元指数阶段性走强,压制全球风险资产;日韩股市因旅游消费板块重挫出现调整,A股虽在亚太市场中展现独立行情特质,但国际资本流动的传导效应仍不可忽视。国内经济数据方面,10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但环比放缓,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反映内需修复动能不足,政策落地节奏成为关键变量。
短期来看,市场风险逐步释放,技术面超卖信号显现,叠加政策托底与流动性宽松支撑,进一步下行空间有限。上证指数3950点附近支撑较强,若量能企稳,有望迎来修复性反弹。中期而言,随着“十五五”规划细则的逐步落地,科技创新、高端制造、数字经济等领域将迎来政策红利期,市场风格或逐步从短期情绪驱动转向成长与价值均衡的结构性行情。投资主线建议关注三条逻辑:一是政策驱动主线,如半导体设备国产化、工业母机、军工装备等高端制造领域,受益于“十五五”规划明确的国产替代目标与安全主线;二是景气成长主线,如海上风电、AI应用、人形机器人等产业趋势明确的细分领域,政策扶持力度大且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三是低位防御主线,医药、消费等刚需板块估值已回落至合理区间,存在困境反转预期。

版權所有                  

未經元大證券(香港)事先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為任何目的復制、發出、發表此焦點報告,元大證券(香港)保留一切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