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价格上涨带动CPI反弹至2.7%,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即将问世:A股三大指数当日涨跌不一,其中沪指小幅收涨0.75%,收报3379.25点;深成指微幅收涨0.06%,收报13657.31点;创业板指小幅收跌0.53%,收报2735.26点。两市合计成交1.16万亿元,行业板块多数收涨,保险板块强势领涨,券商板块表现活跃,龙头股中信建投盘中一度涨停。中信建投证券连续3个交易日整体涨幅超过20%,(A+H)达到3925.8亿元,首次超过中信证券(3923.31亿元),成为券业市值龙头。市盈率58.47倍,高于证券行业46.93倍的平均市盈率;A/H股溢价率为429.33%,依然是A/H股溢价最高的券商股。中信建投证券再次股票交易异动情况回复上交所问询函,这也是这家券商年内第四次向市场澄清公司真的不存在重大资产重组等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Wind数据显示,北向资金全天小幅净买入737万元,其中沪股通净买入13.99亿元,深股通净卖出13.92亿元。8月10日,据央行官网消息,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7天期100亿元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2.20%。
8月10日,央视新闻,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果断加大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维护金融市场稳定,为实现国民经济快速恢复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表示,在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下,金融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上半年金融数据十分稳健。易纲还表示,我们货币政策从3000亿再贷款到5000亿再贷款,再到1万亿的再贷款,在不同的情形下,政策的含义是不同的,数量是越来越大,利率是越来越市场化,在3000亿的再贷款还是企业的名单管理,在5000亿和1万亿这两次的再贷款都采取的是市场运作,商业银行使用这些央行的工具为实体经济提供了低成本的贷款。易纲介绍,在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下,金融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上半年金融数据十分稳健。易纲还表示,下半年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切实抓好已出台稳企业保就业各项政策落实见效。预计下半年人民银行将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同时注意把握好节奏、优化结构,促进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合理增长。
8月10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CPI同比数据在连降4个月后迎来连续反弹。继6月CPI增速反弹至2.5%后,7月份CPI涨幅进一步扩大至2.7%。国家统计局8月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7%。其中,城市上涨2.4%,农村上涨3.7%;食品价格上涨13.2%,非食品价格持平;消费品价格上涨4.3%,服务价格持平。1—7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3.7%。从同比看,CPI上涨2.7%,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3.2%,涨幅扩大2.1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2.68个百分点。食品中,猪肉价格上涨85.7%,涨幅比上月扩大4.1个百分点;鲜菜价格上涨7.9%,涨幅扩大3.7个百分点;水产品价格上涨4.7%,涨幅回落0.1个百分点;鸡蛋价格下降16.6%,降幅扩大0.8个百分点;鲜果价格下降27.7%,降幅收窄1.3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由上月上涨0.3%转为持平。非食品中,医疗保健价格上涨1.6%,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4.4%,其中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下降15.7%和17.5%。7月CPI小幅走高,主要是受洪涝灾害影响,这一现象是暂时的。7月CPI同比2.7%,涨幅较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洪涝灾害下,生猪调运受到一些影响,7月猪肉价格环比上涨10.3%,涨幅比上月扩大6.7个百分点;不利天气冲击蔬菜供应,鲜菜价格上涨6.3%,涨幅扩大3.5个百分点。从1998年历史经验看,洪涝灾害对CPI的影响是暂时的,不会改变CPI既定轨道。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上半年中央企业经济运行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四句话:运行好于预期,指标逐月修复,有效投资加速,社会责任彰显。他说,尽管上半年央企运行情况比预料的要好,但风险挑战不容低估。下半年我们决心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损失补回来,力争绝大多数中央企业效益持续较快增长、力争中央企业总体效益实现正增长。同时,郝鹏表示,国企改革重在行动、重在效果。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不久将印发实施。我们将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为契机,再次吹响改革的冲锋号。他表示,改革的重点领域主要包括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积极稳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充分释放和激发基层改革活力等。
伴随着《国务院关于印发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的发布,高精尖企业再次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随着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推进,资本市场对科技企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高精尖企业登陆资本市场。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截至8月10日,高精尖企业是打通经济“内循环”的关键力量。资本市场进行的一系列改革,主要是为了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年内128家高精尖企业实现IPO,首发募资合计1780.33亿元,高精尖企业IPO数量和募资金额在年内A股IPO中占比均超七成。高精尖企业是打通经济内循环的关键力量。整体上,市场这一阶段处于震荡格局,短期受外部的影响,新一轮整体上升行情仍然需要等待,结构重点关注国内大循环,重点关注科技细分龙头、军工、房地产后周期等板块。
免责声明
本焦点报告(连带相关的资料)由元大证券(香港)有限公司 (“元大证券(香港)”) 撰写。本焦点报告的资料来自元大证券(香港)相信可靠的来源取得,惟元大证券(香港)并不保证此等数据的准确性、正确性及或完整性。本焦点报告内容或意见仅供参考之用途,并不构成任何买入或沽出证券或其他金融产品之要约。本焦点报告并无顾虑任何特定收取者之特定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风险承受程度,投资者在进行任何投资前,必须对其投资进行独立判断或咨询所需之独立顾问意见。本焦点报告内所提及之价格仅供参考之用途,投资产品之价值及收入可能会浮动。本焦点报告内容或意见可随时更改,元大证券(香港)并不承诺提供任何有关变更之通知。元大证券(香港)及其董事、行政人员和雇员可能有在本焦点报告中提及的证券的权益和不就其准确性或完整性作出任何陈述及不对使用本报告之数据而引致的损失负上任何责任。
版权所有
未经元大证券(香港)事先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为任何目的复制、发出、发表此焦点报告,元大证券(香港)保留一切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