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列表
三市成交突破3.14万亿元创历史次高,7月A股新开户数同比增长71%
2025/08/26 08:29
三市成交突破3.14万亿元创历史次高,7月A股新开户数同比增长71%:周一A股三大指数全线突破关键阻力位,上证指数收报3883.56点,上涨1.51%,创2015年8月以来新高;深证成指与创业板指分别上涨2.26%和3.00%,前者刷新2022年8月以来高点,后者突破2023年1月峰值。沪深京三市总成交额达3.14万亿元,较前一交易日激增5944亿元,创历史次高纪录,仅次于2024年10月8日的3.45万亿元。市场呈现普涨格局,申万一级行业全线上扬,通信(+4.85%)、有色金属(+4.63%)、房地产(+3.32%)领涨,美容护理(-2.36%)、电子化学品(-0.33%)等少数板块回调。全市场上涨个股3351只,涨停92只,下跌个股1898只,跌停8只,赚钱效应扩散至中小市值标的。从资金面看,北向资金延续加仓趋势,单日净流入82.3亿元,连续10日净买入,重点增持招商银行(+4.8亿元)、万科A(+3.5亿元)等低估值蓝筹。杠杆资金同步活跃,融资融券余额重返2万亿元大关,显示投资者风险偏好持续回升。但主力资金呈现净流出态势,单日净流出562.8亿元,电子板块遭抛售135.54亿元,反映部分资金选择获利了结。值得注意的是,小单资金逆势净流入504.77亿元,散户投资者在市场高位仍保持较高参与热情。
宏观政策层面,央行周一开展6000亿元1年期MLF操作,净投放3000亿元,为连续第六个月加量续作,当月中期流动性净投放规模达6000亿元,创2025年2月以来新高。此举旨在对冲政府债券发行高峰期的流动性压力,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支持实体经济。低利率环境下,10年期国债收益率持续走低(当前低于1.8%),居民储蓄加速向资本市场转移,7月A股新开户数同比增长71%,为市场提供增量资金支撑。行业层面,政策催化与技术突破形成共振。稀土永磁板块受工信部总量调控新规提振,板块平均涨幅达4%,金力永磁、包钢股份等涨停,主力资金净流入28.65亿元。算力与半导体板块延续强势,中际旭创、新易盛等CPO概念股续创新高,寒武纪涨11%市值逼近5800亿元,受益于算力大会提出的智能算力年增超40%目标。新能源汽车领域,财政部延续购置税减免政策至2027年,叠加第三批690亿元消费补贴落地,L2级及以上辅助驾驶装车率达82.6%,技术迭代与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8月25日,上海市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优化调整本市房地产政策措施的通知》,自8月26日起施行,从限购、公积金、信贷、房产税四大维度实施突破性调整。其中,外环外购房全面松绑,符合条件的沪籍及非沪籍家庭(社保/个税满1年)不限套数,单身人士购房资格等同家庭;公积金贷款额度最高提升至184万元(多子女家庭达216万元),支持提取支付首付且不影响贷款额度;商贷利率统一降至3.05%,100万元贷款30年期可节省利息8万元;非沪籍首套住房暂免房产税,二套及以上给予人均60平方米免税扣除。政策直击市场痛点,外环外作为上海新房成交主力(2025年占比60%),当日带动房地产板块上涨2.04%,万科A涨停,地产ETF放量上涨5.5%,预计与央行流动性投放形成协同效应,叠加“金九银十”旺季,将显著激活改善型需求并提振地产链预期。
当前市场呈现“流动性宽松+产业升级”双轮驱动特征。从资金流向看,北向资金连续10日加仓金融、消费等低估值蓝筹,而内资主力聚焦科技成长赛道,形成“内外分化”格局。具体表现为:稀土永磁、CPO概念等政策敏感型板块资金流入显著,而电子化学品、存储芯片等短期估值过高领域出现资金分流。这种分化反映出投资者在政策红利与业绩兑现之间的权衡。值得关注的是,MSCI指数调整将于周二收盘后实施,预计带来被动资金流入,科技、消费等核心资产或迎来短期交易性机会。历史数据显示,成分股调整往往引发3-5个交易日的资金脉冲效应,需重点跟踪外资动向。此外,8月非农数据(9月6日公布)可能扰动市场节奏,美联储9月降息预期升温(当前利率期货显示概率超70%),但数据超预期或强化政策博弈。短期来看,市场成交额连续9日超2万亿元,资金活跃度处于历史高位,政策宽松预期强化下,情绪驱动的结构性行情有望延续。建议关注两大主线:一是低估值蓝筹的补涨机会,如建筑、公用事业等滞涨的低估值个股;二是高景气科技细分领域,如算力芯片、CPO、人形机器人,但需警惕部分个股短期估值透支风险。

版權所有                  

未經元大證券(香港)事先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為任何目的復制、發出、發表此焦點報告,元大證券(香港)保留一切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