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列表
金融监管总局发文鼓励保险资金入市,中国经济边际企稳信号增加
2023/09/11 08:24
金融监管总局发文鼓励保险资金入市,中国经济边际企稳信号增加:上周A股主要宽基指数出现调整,其中沪深300指数下跌1.36%,中证500指数下跌0.73%,创业板指数下跌2.40%;资金方面,北上资金本周净流出47.56亿元,其中银行、汽车和有色流入规模居前,流入规模分别为19.8亿元、11.2亿元和11.1亿元,非银、医药和传媒流出规模居前,流出规模分别为34.1亿元、28.2亿元和27.6亿元;截至9月7日融资融券余额为1.57万亿元,较上周末上升43.98亿元。北上资金上周净流出47.56亿元,前一周净流出156.87亿元。分行业看,非银、医药、传媒流出规模居前,非银、传媒连续两周流出。近期北上资金继续外流,人民币汇率同样不断贬值,因此大量投资者将本次下跌依然归咎于疲软的宏观经济基本面预期,以及在利好消息短暂消化后,市场对各类密集出台的地产相关政策有效性依然谨慎。而考虑到近期在岸美元兑人民币汇率跌破7.35,已创下2007年底以来新高,并且美元指数也已接近年内高点,后续汇率贬值压力有望边际缓解。从全球视角来看,在美元指数不断走强,美债收益率大幅抬升的背景下,自8月以来主要国家资本市场表现同样跌多涨少。而随着8月底政策的密集出台,9月以来上证指数在全球市场中表现反而具有韧性;从内部风格上来看,与宏观经济更为相关的周期、金融地产等价值风格的短久期资产表现也同样明显优于TMT、高端制造、医药等成长风格的长久期板块。外围市场方面,周一美元/日元亚市盘初大幅走低,一度回落至147.00关口下方,最低触及146.67。周末日本央行行长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日本央行距离实现其物价目标还有一段距离,如果确信物价和工资将持续上涨,结束负利率是可行的选择之一。
宏观经济方面,国内价格拐点已经出现,经济整体拐点也将随着数据披露而明确。预计国内数据经济8月相比7月边际改善,政策支持下9月改善将更明显。首先,通胀同比读数或已在7~8月完成触底,其中8月CPI同比上涨0.1%,环比上涨0.3%,PPI同比下降3.0%,环比上涨0.2%,这些相对7月皆有改善,预计后续CPI同比在食品项新涨价支撑下抬升,而PPI同比则在基数效应主导下降幅收窄,价格对企业收入和盈利的压制将逐步缓解。其次,已公布的外贸数据略超预期,其中8月出口增速-8.8%,较上月回升5.7个百分点,进口表现整体也优于预期,其中上游原材料进口增速仍然较高。再次,对于其它即将公布的数据,预计8月相较于7月工业生产、消费和出口的景气度在持续改善,固定资产投资将有小幅回落;同时,8月信贷有望改善,地方债也进入发行高峰期,预计社融增速回升0.1个百分点至9.0%。最后,当前已经进入政策加速落地期,逆周期政策还在持续加码,预计8月数据显示国内经济运行相比7月边际改善,9月改善的趋势将更明显。
政策方面,房地产需求侧的政策加速落地,各项政策正在形成合力。近期的房地产政策持续密集出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住建部、央行等部委层面的政策,包括认房不认贷,首付首套20%/二套30%不再区分限购与否、存量按揭利率下降、二套按揭利率底线从LPR+60bps下降为LPR+20bps;之后多个城市也积极响应,政策持续落地。2)一些限购城市进一步取消和放松限购,比如福州、南京、天津、大连、沈阳等二线城市。3)地方开始积极支持住房消费,包括减免购房契税、购房给予现金补贴、便利换房等措施。根据财联社记者转引中原地产统计数据显示,9月2日至8日,即新政发布一周时间里,北京新建住宅累计成交约3500套,一周成交量已超过8月全月;二手房成交约5000套,超过8月半个月成交量。随着限购放开等政策继续落地,更多区域的房地产市场将陆续见底,一二线城市的销售均价有望在四季度环比止跌,预计全国商品房销售情况在年内逐渐走向复苏。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9月10日发布《关于优化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标准的通知》,在保持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100%和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50%监管标准不变的基础上,优化了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标准。本次政策的出台,对保险资金加大权益资产配置,特别是加大对科技创新战略的支持,具有直接推动作用。证监会将研究出台更多务实、管用的政策举措。8月以来资本市场“政策组合拳”持续落地,包括印花税减半、降低融资保证金比例、规范减持、减缓IPO、公募基金费率改革、放宽指数基金注册条件、降低最低结算备付金缴纳比例、高质量建设北交所等。近期证监会就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召开三场座谈会,并表示“将研究出台更多务实、管用的政策举措,成熟一项、推出一项,切实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证监会的表态显示出对“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的强有力决心,往后增量政策有望继续落地,夯实A股“市场底”。
当前稳增长和活跃资本市场的积极政策仍在持续落地,同时也看到了一些经济数据边际企稳的迹象,随着政策效果的进一步显现,市场情绪有望继续好转,上市公司基本面也有望得到边际改善。随着政策呵护加速落地、微观资金面逐步改善,以及上述的积极信号陆续出现,市场有望逐步迎来修复,底部区域仍建议保持耐心。结构上,建议关注直接受益于政策利好的周期、金融地产以及消费板块,同时中长期具备景气优势、前期超跌的半导体、汽车零部件等景气成长。
宏观经济方面,国内价格拐点已经出现,经济整体拐点也将随着数据披露而明确。预计国内数据经济8月相比7月边际改善,政策支持下9月改善将更明显。首先,通胀同比读数或已在7~8月完成触底,其中8月CPI同比上涨0.1%,环比上涨0.3%,PPI同比下降3.0%,环比上涨0.2%,这些相对7月皆有改善,预计后续CPI同比在食品项新涨价支撑下抬升,而PPI同比则在基数效应主导下降幅收窄,价格对企业收入和盈利的压制将逐步缓解。其次,已公布的外贸数据略超预期,其中8月出口增速-8.8%,较上月回升5.7个百分点,进口表现整体也优于预期,其中上游原材料进口增速仍然较高。再次,对于其它即将公布的数据,预计8月相较于7月工业生产、消费和出口的景气度在持续改善,固定资产投资将有小幅回落;同时,8月信贷有望改善,地方债也进入发行高峰期,预计社融增速回升0.1个百分点至9.0%。最后,当前已经进入政策加速落地期,逆周期政策还在持续加码,预计8月数据显示国内经济运行相比7月边际改善,9月改善的趋势将更明显。
政策方面,房地产需求侧的政策加速落地,各项政策正在形成合力。近期的房地产政策持续密集出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住建部、央行等部委层面的政策,包括认房不认贷,首付首套20%/二套30%不再区分限购与否、存量按揭利率下降、二套按揭利率底线从LPR+60bps下降为LPR+20bps;之后多个城市也积极响应,政策持续落地。2)一些限购城市进一步取消和放松限购,比如福州、南京、天津、大连、沈阳等二线城市。3)地方开始积极支持住房消费,包括减免购房契税、购房给予现金补贴、便利换房等措施。根据财联社记者转引中原地产统计数据显示,9月2日至8日,即新政发布一周时间里,北京新建住宅累计成交约3500套,一周成交量已超过8月全月;二手房成交约5000套,超过8月半个月成交量。随着限购放开等政策继续落地,更多区域的房地产市场将陆续见底,一二线城市的销售均价有望在四季度环比止跌,预计全国商品房销售情况在年内逐渐走向复苏。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9月10日发布《关于优化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标准的通知》,在保持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100%和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50%监管标准不变的基础上,优化了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标准。本次政策的出台,对保险资金加大权益资产配置,特别是加大对科技创新战略的支持,具有直接推动作用。证监会将研究出台更多务实、管用的政策举措。8月以来资本市场“政策组合拳”持续落地,包括印花税减半、降低融资保证金比例、规范减持、减缓IPO、公募基金费率改革、放宽指数基金注册条件、降低最低结算备付金缴纳比例、高质量建设北交所等。近期证监会就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召开三场座谈会,并表示“将研究出台更多务实、管用的政策举措,成熟一项、推出一项,切实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证监会的表态显示出对“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的强有力决心,往后增量政策有望继续落地,夯实A股“市场底”。
当前稳增长和活跃资本市场的积极政策仍在持续落地,同时也看到了一些经济数据边际企稳的迹象,随着政策效果的进一步显现,市场情绪有望继续好转,上市公司基本面也有望得到边际改善。随着政策呵护加速落地、微观资金面逐步改善,以及上述的积极信号陆续出现,市场有望逐步迎来修复,底部区域仍建议保持耐心。结构上,建议关注直接受益于政策利好的周期、金融地产以及消费板块,同时中长期具备景气优势、前期超跌的半导体、汽车零部件等景气成长。
本焦點報告(連帶相關的資料)由元大證券(香港)有限公司 (“元大證券(香港)”) 撰寫。本焦點報告的資料來自元大證券(香港)相信可靠的來源取得,惟元大證券(香港)並不保證此等資料的準確性、正確性及或完整性。本焦點報告內容或意見僅供參考之用途,並不構成任何買入或沽出證券或其他金融產品之要約。本焦點報告並無顧慮任何特定收取者之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風險承受程度,投資者在進行任何投資前,必須對其投資進行獨立判斷或諮詢所需之獨立顧問意見。本焦點報告內所提及之價格僅供參考之用途,投資產品之價值及收入可能會浮動。本焦點報告內容或意見可隨時更改,元大證券(香港)並不承諾提供任何有關變更之通知。元大證券(香港)及其董事、行政人員和雇員可能有在本焦點報告中提及的證券的權益和不就其準確性或完整性作出任何陳述及不對使用本報告之資料而引致的損失負上任何責任。
版權所有
未經元大證券(香港)事先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為任何目的復制、發出、發表此焦點報告,元大證券(香港)保留一切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