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列表
中国财政部提前下达2026“两重”建设专项债额度,中日地缘政治风险上升
2025/11/17 08:31
中国财政部提前下达2026“两重”建设专项债额度,中日地缘政治风险上升:上周(11.10-11.14)A股继续围绕4000点震荡拉锯,大盘在流动性充裕与政策真空之间反复折返,结构行情由TMT快速切换至锂电、消费,年末博弈特征愈发明显。宽基指数多数收绿,全A下跌0.47%,上证指数微跌0.18%报3990点,周线三连阴;科创50与创业板指领跌,分别下挫3.85%、3.01%,回吐10月以来一半涨幅;小盘风格相对抗跌,中证1000仅跌0.52%,连续两周跑赢沪深300(-1.08%)。成交层面,两市日均成交20438亿元,环比微增315亿元,连续三周站于2万亿上方;北向资金日均成交2257亿元,环比降178亿元,但周四单日净流入62亿元,为四周高点;两融余额25065亿元,再创2022年以来新高,杠杆情绪温和抬升。估值方面,全A市盈率22.2倍,处于2010年来89%分位,股债利差2.69%,权益资产性价比仍优于债券;创业板相对沪深300估值回落至2.8倍,位于历史19%低位,成长板块估值消化明显。
风格与行业层面,消费风格一枝独秀上涨2.7%,金融、周期微涨0.2%-1.1%,成长风格下跌2.38%。一级行业涨跌比17:14,领涨前三为综合(+6.99%)、纺织服饰(+4.41%)、商贸零售(+4.06%),跌幅前三为通信(-5.1%)、电子(-5.0%)、计算机(-3.0%)。锂电、餐饮、农产品加工等二级板块接力活跃,反映出资金从高位TMT撤出后,转向涨价逻辑与政策催化的消费链条。海外方面,美国众议院通过临时拨款案,结束43天政府停摆,但10月CPI因停摆推迟公布,美联储官员密集放鹰,12月降息概率由60%降至45%,黄金、白银冲高回落,全球科技股指普遍调整,纳斯达克跌0.45%,压制A股TMT风险偏好。中日地缘政治风险显著升级,日本工商界已将“中日关系不稳定”列为主要经营风险,部分企业开始重新评估在华投资计划,全球资金对亚太产业链稳定性的担忧上升,迭加日元近期无序贬值对中国出口替代行业的挤出效应,进一步压制A股科技制造板块情绪。
中国国内宏观与行业事件交织。10月金融数据偏弱,社融增量8161亿元同比少增5959亿元,M1增速回落至6.2%,结束连续5个月回升;财政部《2025年上半年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明确“继续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对养老、托育、家装等消费贷款给予贴息,并提前下达2026年“两重”建设专项债额度。行业端,新能源链分化:碳酸锂、六氟磷酸锂现货价周内分别上涨8.3%、13.8%,年初以来累计涨幅140%+,带动正极材料、电解液板块上扬;光伏链价格继续走弱,硅片、电池片均价周跌3.3%、1.7%,组件排产下调,Q4装机增速或低于预期。地产链降幅再扩大,1-10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6.8%,新开工、竣工分别-19.8%、-16.9%,水泥价格持平,玻璃期货跌5.8%,库存创同期新高。消费电子方面,国内10月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1.7%,光模块出口均价同比-22%,海外AI建设节奏放缓,元件、消费电子板块承压。
展望后市,沪指4000点一线已横盘7个交易日,在增量政策未落地前,大盘或维持3950-4050箱体,突破需看到量能放大至2.3万亿以上或政策超预期。四季度机构调仓+排名博弈,高估值科技板块仍面临止盈压力,低估值红利与困境反转消费获得增量资金。配置上沿四条线索展开:一是“反内卷”涨价,六氟磷酸锂、铜箔、钛白粉、造纸等产能出清明确;二是服务消费,财政部贴息明确,养老、托育、文旅、餐饮Q4订单环比改善;三是“两重”基建,2026年专项债提前批有望11月底下达,区域高速、水利、城市管网订单落地;四是科技补涨,半导体设备、工业软件、军工电子回调后估值已至近五年30%分位以下,等待产业催化。

版權所有                  

未經元大證券(香港)事先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為任何目的復制、發出、發表此焦點報告,元大證券(香港)保留一切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