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A股上证指数小幅下跌0.9%,市场情绪边际降温,板块及个股份化加大,主要源于国内多地出现新增病例加大疫情不确定性、以及央行连续5天30亿元的缩量逆回购操作引发市场对流动性预期的分歧。不过成长板块受到产业高景气的支撑仍然延续结构性行情,创业板指和科创50指数单周分别上涨1.3%和1.4%。近期市场出现多重担忧。首先资金面上,上周央行连续5天进行30亿元的7天逆回购操作,一改2021年1月底以来的100亿元及以上规模的操作,加大了市场对于流动性预期的分歧。我们认为央行此举并非代表政策收紧,更多意在打击金融机构加杠杆的行为、引导市场利率从偏低水平回归至政策利率附近波动,在经济压力仍然较大的背景下,货币政策仍将延续宽松基调,关于支持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的结构性工具将继续推进落地;并且,权益市场流动性压力也不大,近两周新成立偏股型基金份额回升至周均100亿份以上水平,北上资金和融资余额均延续净流入。
其次,各地散点疫情复发,前期强势的线下消费回落,且在全球衰退预期带动之下资源品也出现回调。近期上海、北京、广东、山东、安徽等多地出现本土聚集性疫情,北京和西安均发现传染性更强的奥密克戎变异株BA.5.2分支,西安已于7月6日起实施7天临时性管控措施。国内疫情防控压力边际增加,线下场景消费的修复预期再受压制,上周中信消费者服务、食品饮料、商贸零售、交通运输等行业均迎来2-5个百分点的向下调整。不过,国内防疫政策逐步放宽的趋势仍然延续,继通信行程卡「星号」取消后,7月8日起行程卡查询结果的覆盖时间由14天缩短为7天,跨省出行的可行性以及人员流动频次有望受益提升,因此,我们认为中期疫后复苏仍然是大趋势,但整体节奏和幅度受制于实际疫情形势的变化。
此外,政策面,彭博社报导,中国财政部考虑允许地方政府今年下半年发行 1.5 兆人民币(约新台币 6.7 兆元)的特别债券,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基础设施融资,支撑陷入困境的中国经济。6月当月新增专项债1.37万亿,1-6月合计发行政府专项债3.41万亿,完成全年进度93%。近期监管要求地方申报2022年第三批专项债项目,新基建、新能源项目纳入申报范围。预估今年抗疫支出增加(1.5万亿)和土地出让金减少(1.3万亿)合计2.8万亿。除提前发现专项债额度外,预计财政缺口还可通过加大发现政策性金融工具弥补,6月29日召开的国常会上决定,运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通过发行金融债券等筹资3000亿元,此前6月1日的国常会上曾提出要调增政策性银行8000亿元信贷额度。这两者均为金融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的举措,而背景则是中国经济面临压力,需要将基建作为逆周期调节的抓手。
外围市场剧烈波动,海外步入衰退周期,国内在疫后修复和刺激政策双重加码之下,经济企稳回升。近期市场关注到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下跌,但忽视了分化也在加大这一事实。外需主导的品种(原油、铜、铝等)跌幅更大;而国内需求主导的品种(螺纹钢、水泥、玻璃等)相对抗跌甚至出现小幅回升。从宏观到中观的数据都在显示国内经济在复苏途中。近期尽管各地散点爆发疫情,但管控力度更为精准、防控实际上是边际放松的,高频数据也反映疫情并未打断线下消费的恢复。4月底以来的修复中,公募基金发行并未明显放量,增量资金主要来自北上资金和杠杆资金。海外衰退风险上升和国内经济企稳回升的两个趋势之下,买入中国资产成为外资的最优避险策略,这也是6月反弹延续的基础。不仅北向资金在交易内强于外的预期,实际上是内外资加速共振,两融略微滞后北向同步变化,且买卖力量持续时间更长,规模更大。进入7月,北上资金的流入明显放缓,5、6月北上资金日均净流入分别为9.9亿元、36.5亿元,7月至今缩量至7.1亿元,但两融净流入的规模还在创新高。
本周市场将迎来两类重磅数据:一是美国CPI数据恐影响美联储后续加息路径,二是国内二季度及6月经济数据恐引起市场对经济修复程度及政策力度预期的变化。但需注意到,国内经济企稳向好、宏微观流动性整体趋稳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若财政增量政策能持续出台,风险偏好内部有望受到提振,但外部抑制因素过多,因此需要在行业轮动中寻求确定性和性价比较高的主线。结构上看,业绩高增长或者改善预期更强的方向更具向上弹性。具体包括:1)一是关注高景气产业新能源行业(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等),据7月9日乘联会公布的汽车销量数据,6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53.2万辆,同比和环比增速分别为130.8%和47.6%,渗透率升至27.4%,续创新高;2)基本面反转利润改善的生猪养殖行业,自繁自养生猪养殖利润自6月底以来已连续2周回正,7月8日当周升至555元/头,同期生猪市场价有所回升,生猪饲料平均价进一步回落,养殖利润持续修复预期升温;3)中下游制造业利润率有望边际修复,6月国内PPI同比增速降至6.1%,较前值继续下降0.3个百分点,迭加近期大宗商品价格普遍调整,中下游制造业面临的成本压力有望持续缓解。
免责声明
本焦点报告(连带相关的资料)由元大证券(香港)有限公司 (“元大证券(香港)”) 撰写。本焦点报告的资料来自元大证券(香港)相信可靠的来源取得,惟元大证券(香港)并不保证此等数据的准确性、正确性及或完整性。本焦点报告内容或意见仅供参考之用途,并不构成任何买入或沽出证券或其他金融产品之要约。本焦点报告并无顾虑任何特定收取者之特定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风险承受程度,投资者在进行任何投资前,必须对其投资进行独立判断或咨询所需之独立顾问意见。本焦点报告内所提及之价格仅供参考之用途,投资产品之价值及收入可能会浮动。本焦点报告内容或意见可随时更改,元大证券(香港)并不承诺提供任何有关变更之通知。元大证券(香港)及其董事、行政人员和雇员可能有在本焦点报告中提及的证券的权益和不就其准确性或完整性作出任何陈述及不对使用本报告之数据而引致的损失负上任何责任。
版权所有
未经元大证券(香港)事先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为任何目的复制、发出、发表此焦点报告,元大证券(香港)保留一切权利。